成  语:披古通今
汉语拼音:pī gǔ tōng jīn
成语含义:义参「博古通今」。见「博古通今」条。
书  证:
01.南朝梁.简文帝〈书案铭〉︰「敬客礼贤,恭思俨束,披古通今,察奸理俗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博古通今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博古通今」原作「博古知今」。「博」、「通」都有见识广大的意思,一个人如果对于古今之事都能通晓,学问自然十分渊博。《孔子家语.卷三.观周》中记载着孔子曾对弟子南宫敬叔称赞老子,说老子的学问渊博,通晓古今,又明白礼乐的源流演变,明白道德的道理,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,便要弟子驾车,前往拜访老子,向他请教礼乐之事。后来「博古通今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人学问渊博,通晓古今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博古通今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孔子家语.卷三.观周》孔子谓南宫敬叔1曰:「吾闻老聃2博古知今,通礼乐之原,明道德之归,则吾师也。今将往3矣。」对曰:「谨受命。」遂言于鲁君曰:「臣受先臣之命,云孔子,圣人之后也,灭于宋。其祖弗父何,始有国而授厉公,及正考父佐戴武宣,三命兹益恭。故其鼎铭曰:『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。循墙而走,亦莫余敢侮,
参考成语:博古通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