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耨达池

(阿耨达池,阿耨达池)
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。意译为“无热恼”。池名。
  代称为无热恼池。此池在五印度北,大雪山香山南,二山之中。
  ·玄奘《〈大唐西域记〉序》作“阿那婆答多池”。
  ·陈善扪虱新话•司马迁班固言河出崑仑》:“佛书说……雪山中天竺国;正当南阎浮提之中,山最高顶有池,名阿耨达池,池中有水,号八功德水,分派而出,遂有青黄赤白之异,今黄河盖其一派也。”
  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•双树幻钞中》:“宝山在大雪山北,上有阿耨达池,东从牛口流出殑伽河,入东南海,南从象口流出信度河,入西南海,西从马口出缚刍河,入西北海,北从狮子口出从多河,入东北海,潜流地下出积石,为中国源。按源出撤敦脑儿·阿耨达池,即星宿海也,浮屠氏言此非诞矣。”亦省称“阿耨”。
  ·唐顺之《雪诗和苏韵》之十:“葱岭未消阿耨水,珠林忽散鬘陀花。”
造句 / 例句:
  • 此河从阿耨达池南面金象口流出。
  • 此河从阿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。
  • 此河从阿耨达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。
  • 阿耨达池:阿耨达,梵名Anavatapta,巴利名Anotatta。
  • 此河从阿耨达池北面颇胝迦师子口流出。
  • 住于阿耨达池,远离三患,于诸马形龙王中其德最胜。
  • 若空念佛.不兼诵?.功德如香山之小.阿耨达池之细云云。
  • 又此华多出于阿耨达池,人间无有,故称为人中好华、希有华等。
  • 娲遗石下方的池子叫“阿耨达池”,阿耨达是梵语的译音,意为众水之源。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谓此河发源于阿耨达池西面的琉璃马口,绕一圈后流入西北海。
  • 佛经说:此花生于佛国阿耨达池中,人世间难以见到,故又称“稀有之花”。
  • 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洲香山以南、大雪山以北,《大唐西域记》亦有提及。
  • 昔琉璃王害释女时,大迦叶于阿耨达池取此花,裹八功德水洒之,诸女身心得安乐,命终生天。
  • 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,人世间难以见到,故又称“希(稀)有之华(花)”,佛祖释迦称她为“人中好华”。
  • 卷十八〈阎浮提洲品〉云,阎浮提之龙王(阿耨达池龙王除外)有三患∶(1)诸龙皆被热风、热沙着身,受皮肉骨髓烧灼之苦恼。
  • 然其发源地并非像古代传说所谓是在雪山中的阿耨达池(玛那萨湖),而应是在帕米尔高原中的西利库尔湖(Siri-Kul),亦即玄奘三藏所说的波谜罗川。
  • ”唐澄观疏钞:“初中阎浮提者,新云赡部,《俱舍》云:阿耨达池岸有树,名赡部,因以名洲;提者,此云洲也……钞:《俱舍》云者,即第十一论释无热池竟,云於此池侧,有赡部林,其形高大,其果甘美,依此林故名赡部洲,或依此果以立洲号,论更不释。
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