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卷土重来
汉语拼音:juǎn tǔ chóng lái
成语含义:」,典源作「」。「」同「」。卷土,人马奔跑时掀翻尘土。「卷土重来」比喻兵败后,重组兵力,再次来过。语出唐.杜牧〈题乌江亭〉诗。后用「卷土重来」泛喻失败后,重新整顿,再次来过。 亦用于比喻恢复旧有的局面、局势。△「东山再起」。
用法说明:
一、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兵败后,重组兵力,再次来过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重新出征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我军战败后毫不气馁,立刻重整旗鼓,卷土重来。
02、敌人很快就会重整军马,卷土重来,我们应该严阵以待,予以迎头痛击。
二、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失败后,重新整顿,再次来过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重新出发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对方并非弱者,有机会一定会卷土重来的。
02、光有卷土重来的决心,却不付诸行动,也是枉然。
03、我们不能就这样服输,卷土重来还有转败为胜的机会。
04、既然决定要卷土重来,我们就得戒急用忍,等待最好时机。
05、今年的球赛虽然失利,明年我队势必卷土重来,再创佳绩。
06、失败一次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连卷土重来的勇气都没有了。
07、虽然历经失败,但他每次都能重新振作,卷土重来,最后终于成功了。
08、留着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只要我们还活着,就有希望可以卷土重来。
09、我不会输给这座山的,只是不小心跌跤而已,待我休息一下,就可卷土重来,攻上山顶。
三、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恢复旧有的局面、情势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重新恢复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今年登革热卷土重来,疫情比过去都严重。
02、已经多年绝迹的伤寒,竟然死灰复燃,卷土重来。
书  证:
01.明.瞿式耜〈先剔遗奸疏〉:「今主司房考业经处分,而监试何独漏网?且夤缘部覆,冀他日冒滥京堂,卷土重来,岂一手能障天下之公议乎?」
02.《明史.卷二七九.吴贞毓列传》:「章下廷议,李定国等言:『行人议是。但前途尚宽,暂移跸,卷土重来,再图恢复,未晚也。』乃扈王入缅甸。」
03.《明史.卷三二○.外国列传一.朝鲜》:「欲归报关白卷土重来,则风不利,正苦冬寒。故款亦去,不款亦去。」
04.明.王世贞《鸣凤记.第三出》:「国家重地沦亡久,卷土重来在此行。」
05.《醒世姻缘传.第一○回》:「只算计要赶尽杀绝,以致兵家胜败全难料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」
06.清.黄宗羲〈翰林院庶吉士子一魏先生墓志铭〉:「逆奄伏诛,忠死之家,哀荣已备。而导之兴狱者阮大铖、傅櫆,方改头换面,卷土重来。」
典故说明:「卷土重来」原作「卷土重来」。杜牧为晚唐诗人。晚唐社会黑暗、政治腐败、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,面对这样的环境,杜牧作了不少感时伤事或藉古讽今的诗。这首〈题乌江亭〉诗,为杜牧过乌江亭时所作。乌江亭据传为当年项羽自刎的地方。楚汉相争,项羽自立为「西楚霸王」,与刘邦争天下,战无不利。可是垓下一战,楚军瓦解,项羽突围至乌江岸边,本可渡江,但他自认愧对江东父老而羞愤自杀。后人多赞赏项羽的气节,但杜牧却不以为然。本诗首句即开门见山地点出,胜败乃兵家常事,能忍辱负重的才是「男儿」,所以,项羽这样一遭遇失败便以死作为了断,根本是一种怯懦的行为。其实他所率领的一批江东子弟,其中不乏才俊,若是能重振旗鼓,谁胜谁败都还说不定呢!可惜的是项羽偏偏选择了以死逃避,断送了一切的可能。后来「卷土重来」这个成语,就从「卷土重来未可知」这一诗句摘录而成,用来比喻事情失败后,重新整顿,再次来过。亦用于比喻恢复旧有的局面、局势。出现「卷土重来」的书证如《明史.卷二七九.吴贞毓列传》:「章下廷议,李定国等言:『行人议是。但前途尚宽,暂移跸,卷土重来,再图恢复,未晚也。』乃扈王入缅甸。」
成语来源:唐.杜牧〈题乌江亭〉诗(据《全唐诗.卷五二三.杜牧》引)胜败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耻是男儿。江东子弟1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
〔注解〕
(1)江东子弟:指楚汉时,项羽渡江西攻刘邦时所率领的江东八千子弟。
近义词:重整旗鼓  东山再起  死灰复燃  
反义词:偃旗息鼓  一蹶不振  销声匿迹  
参考成语:卷土重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