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乐不思蜀
汉语拼音:lè bù sī shǔ
成语含义:快乐到一点也不想回去蜀国。典出晋.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。后用「乐不思蜀」比喻人因留恋异地而不想返回故乡。或形容快乐得忘了归去。△「流遯忘反」、「乐而忘返
用法说明:
一、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人因留恋异地而不想返回故乡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弃源忘本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你到了国外,可别乐不思蜀,忘了我们。
02、我们身负重任,来此办正事,怎能乐不思蜀?
03、想不到他上台北后,就乐不思蜀,怎么也不肯回来了。
04、哪知他人到了外国,就乐不思蜀,连信都不写回来了。
05、我不会忘记责任,更不会乐不思蜀,一旦学成,就会返国。
06、有的人一到城里,很快沉迷于五光十色中,乐不思蜀,早忘故乡事了。
二、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快乐得忘了归去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喜悦欢乐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眼前景色如此优美,我都有点乐不思蜀,不想回去了。
02、这里一到秋天枫红染遍群山,你休怪我滞留良久,乐不思蜀。
03、他们已经出国玩了几天,竟然一点都不想家,简直乐不思蜀呢!
书  证:
01.清.全祖望〈余生生借鉴楼记〉:「僦居湖上,有七子诗社,详见予所作诸公志序中,而生生最长。社中奉为祭酒,尝曰:『吾敢谓此闲乐不思蜀耶!』爰署其居曰『借鉴楼』。」
02.清.王韬《淞隐漫录.卷八.海底奇境》:「余固未知身之已死也。如果没于洪涛,获此妙境,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。」
典故说明:三国蜀汉亡国后,后主刘禅被挟持到魏都洛阳。刘禅非但不知亡国恨,反而每天只知吃喝玩乐。据《汉晋春秋》载,有一天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,并故意派人演出蜀国的歌舞杂耍,刘禅的随从看到家乡戏,就想到亡国的羞辱和哀痛,都不禁伤心流泪,而刘禅却依然嘻笑自若。司马昭看了之后就对旁人说:「这个人竟然无情到这个地步!即使诸葛亮没有死,也没有办法长久扶持这样的人。」几天后,司马昭问刘禅:「你会不会想念故乡呢?」刘禅回答说:「我在这里很快乐,不会想念故乡。」后来郤正跟刘禅说:「陛下怎么能说不想念故乡呢?如果司马昭再问,你就哭着说:『先人陵墓,远在蜀地,没有一天不想念。』」之后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还想不想蜀国,刘禅便照着郤正的建议说了一遍。司马昭听了故意说:「你这话怎么和郤正说的完全一样?」刘禅大吃一惊,张大眼睛说:「没错,正是郤正教我说的。」司马昭和旁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乐不思蜀」的成语,比喻人因留恋异地而不想返回故乡。或形容快乐得忘了归去。
成语来源:晋.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(据《三国志.卷三三.蜀书.后主禅传》裴松之注引)司马文王1与禅2宴,为之作故蜀3技,旁人皆为之感怆4,而禅喜笑自若。王谓贾充5曰:「人之无情,乃可至于是乎!虽使诸葛亮6在,不能辅之久全,而况姜维7邪?」充曰:「不如是,殿下何由并之。」他日,王问禅曰:「颇思蜀否?」禅曰:「此间乐,不思蜀。」郤正8闻之,求见禅曰:「若王后问,宜泣而答曰『先人坟墓远在陇、蜀9,乃心西悲,无日不思』,因闭其目。」会王复问,对如前,王曰:「何乃似郤正语邪!」禅惊视曰:「诚如尊命!」左右皆笑。
〔注解〕
(1)司马文王:司马昭(西元211?265),字子上,三国魏温县人。司马懿的次子,司马师之弟。曹髦在位时,继其兄司马师之后为大将军,专擅国政,自为丞相,后封为晋公,加九锡。死后,其子司马炎篡魏称帝,创建晋朝,追尊为文帝。
(2)禅:刘禅(西元207?271),字公嗣,小名阿斗,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。性平庸,无治国之才。即位后,得诸葛亮辅佐,惜诸葛亮死后,国势渐衰,后降于三国魏。
(3)蜀:三国蜀汉(西元221?264),刘备以宗室称帝于蜀,继承汉统,为三国之一,史称为「蜀汉」。凡二主,四十三年。有今四川及云南、贵州北部、陕西旧汉中府一带,后为魏所灭。
(4)感怆:感伤。
(5)贾充:西元217?282,字公闾,晋襄陵人,初仕魏,官任廷尉。后仕晋,历任尚书令等职位。
(6)诸葛亮:西元181?234,字孔明,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。避乱荆州,刘备三访其庐,乃出。为人足智多谋,忠心耿耿。曾败曹操于赤壁,佐定益州,使蜀与魏、吴成鼎足之势。刘备殁,辅助后主刘禅,封武乡侯。志在攻魏以复中原,乃东和孙权,南平孟获,与魏长期争战,后鞠躬尽瘁,卒于军中,谥号忠武。有《诸葛武侯集》。
(7)姜维:西元202?264,字伯约,三国蜀汉天水冀县人。本为魏将,后归附蜀,为诸葛亮重用,任征西将军。诸葛亮死后,继领其军。魏军攻蜀,后主刘禅降魏,姜维被迫投降。后欲谋复国,事败被杀。
(8)郤正:三国蜀汉偃师人,生卒年不详。本名纂,字令先。博学能文,为蜀汉秘书令。蜀亡,郤正舍妻子单身随侍后主。位终巴西郡太守。郤,音ㄒ|ˋ。
(9)陇、蜀:旧时蜀汉领地,即今四川及云南、贵州北部、陕西旧汉中府一带。
近义词:乐而忘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