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九层云外
汉语拼音:jiǔ céng yún wài
成语含义:义参「九霄云外」。见「九霄云外」条。
书  证:
01.唐.刘禹锡〈同乐天登栖灵寺塔〉诗:「步步相携不觉难,九层云外倚阑干。」(源)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九霄云外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九霄云外」原作「九层云外」。刘禹锡,字梦得,唐代著名诗人。晚年任太子宾客,世称「刘宾客」。他的诗精炼含蓄,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。与同时的另一诗人白居易为知交好友,两人诗名相若,〈同乐天登栖灵寺塔〉即二人共同登临栖灵寺塔时刘禹锡所赋之诗。栖灵寺塔位于扬州,兴建于隋代,塔高九层,气势宏伟非凡,刘、白二人相携缓步,不经意间就抵达了顶端。由于栖灵寺塔极为高耸,在塔顶倚栏观景,觉得自身处于层层白云之上,仿佛快要到达天庭。于是两人不禁纵声笑语,让地面上众多游人都抬头向上探看。此诗以「九层云外倚阑干」具体陈述了在栖灵寺塔顶端凭栏远眺,神思悠远,心旷神怡的情境。后来「九霄云外」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天上无限高远的地方。出现「九霄云外」的书证如元.无名氏《抱□盒.第二折》:「太子也,你在这七宝盒中,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。」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九霄云外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唐.刘禹锡〈同乐天登栖灵寺塔〉诗(据《全唐诗.卷三六五.刘禹锡》引)步步相携不觉难,九层云外倚阑干。忽然笑语半天上,无限游人举眼看。
参考成语:九霄云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