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出奇制胜
汉语拼音:chū qí zhì shèng
成语含义:发奇兵或用奇计制敌而获胜。语本《孙子.势篇》。后用「出奇制胜」比喻用奇特、创新的方法取得好效果。
用法说明:
一、
【语义说明】发奇兵或用奇计制敌而获胜。褒义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计策高明」、「作战胜利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他打仗善于出奇制胜,难怪敌人闻风丧胆。
02、这场战争敌众我寡,想要打赢,得出奇制胜。
03、孔明用兵如神,屡次运用出奇制胜的策略,达到以寡击众的战果。
二、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用奇特、创新的方法取得好效果。褒义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谋略出众」、「顺利成功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非是足智多谋的人,无法出奇制胜而顺利成功。
02、这次球赛,我队战略出奇制胜,终于赢得冠军。
03、要在同行竞争中头角峥嵘,得想法子出奇制胜才行。
04、有那么多人喜欢她,你要出奇制胜才有赢得芳心的希望。
05、这位投手是我们的王牌,且看我们明天如何出奇制胜吧!
06、这次科展,我们以废物利用为主题,出奇制胜地赢得头奖。
07、这一局我以兵行险着,出奇制胜,但下一局恐难再有机会了。
书  证:
01.唐.陆贽〈论替换李楚琳状〉:「况楚琳卒伍凡材,厮养贱品,因时扰攘,得肆猖狂,非有陷坚殪敌之雄、出奇制胜之略。」
02.《宋史.卷三六六.刘锜列传》:「论曰:『刘锜神机武略,出奇制胜,顺昌之捷,威震敌国。虽韩信泜上之军,无以过焉。』」
03.《宋史.卷四三四.儒林传列四.陆九渊》:「自我出奇制胜,徼敌兵之腹胁者,亦正在此。」
04.《元史.卷一五○.刘亨安列传》:「都元帅塔海征巴蜀,攻散关,破剑门,出奇制胜,战功居多。」
05.《明史.卷一七一.王越列传》:「(王越)久历边陲,身经十余战,知敌情伪及将士勇怯,出奇制胜,动有成算。」
06.《明史.卷一八一.王鏊列传》:「分兵掩击,出奇制胜,寇必不敢长驱深入。」
07.《明史.卷二一一.马永等传》:「赞曰:『呜呼,明至中叶,曷尝无边材哉!如马永、梁震、周尚文、沈希仪之徒,出奇制胜,得士卒死力,虽古名将何以加焉?』」
08.明.朱夏〈答程伯大论文〉:「古之用兵,其合散进退,出奇制胜,固神速变化而不可测也。」
09.《清史稿.卷四○○.何桂珍等传》:「论曰:『……温绍原守六合,金光守寿州,并以弹丸一邑,出奇制胜,砥柱狂澜,其有关于江淮全局者大矣。』」
10.《隋唐演义.第九四回》:「张巡真是文武全才,不但善战,又极善谋,行兵不拘古法,随机应变,出奇制胜。」
11.清.郑燮〈与江宾谷江禹九书〉:「李义山,小乘也,而归于大乘,如〈重有感〉……之类,皆有人心世道之忧,而〈韩碑〉一篇,尤足以出奇而制胜。」
12.《荡寇志.第五一回》:「今幽洞天下情形,既已虚隙可乘,更兼吴用病困新泰,未归山寨,贼内无人,不从此出奇制胜,迁延坐误,后悔无及矣。」
13.《荡寇志.第五二回》:「虽如此说,宁可再寻寻看,倘或有之,不惟我可预防,并且乘那厮不知,就可从此处出奇制胜。」
典故说明:孙武,春秋齐国人,字长卿,生卒年不详,是当时有名的兵法家。着有《孙子》一书,共十三篇,亦称为《孙子兵法》,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兵书。主要内容在分析战争形势,探讨军事作战策略、方式,为历代谈论军事作战典籍之祖,被推崇为「兵经」。「出奇制胜」是从《孙子.势篇》而来,内容大意是说,凡是懂得灵活运用战术的人,在两军交战时,都是一边正面和与敌人交锋,一边出奇兵袭击敌人,以取得最后的胜利。所以善于出奇兵、灵活运用战术的人,他的计谋,就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,像江河那般日夜滔滔不停地流着,永不止竭;亦如日月的交替、四时的更迭,循环不已。声乐不过是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五声,颜色不过是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五色,滋味不过是酸、咸、辛、苦、甘五味,虽然只是五种简单的基本元素,可是组合起来,变化却是无穷尽,让人听不厌,看不完,尝不尽。战术不过奇正两种,可是奇正相依而生,循环交替变化,是永无穷尽的,所以善于灵活运用战术的人,他的计谋没有穷尽的一天。后来「出奇制胜」这句成语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用奇特、创新的方法取得好效果。
成语来源:《孙子.势篇》凡战者以正合1,以奇胜2。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河。终而复始,日月是也。死而复生,四时是也。声不过五,五声之变,不可胜听也。色不过五,五色之变,不可胜观也。味不过五,五味之变,不可胜尝也。战势不过奇正,奇正之变,不可胜穷也。奇正相生,如循环之无端,孰能穷之!
〔注解〕
(1)以正合:正面交锋。正,正面。合,交锋。
(2)以奇胜:以奇兵或奇计制敌而取胜。奇,奇兵、奇计。胜,胜利。
参考成语:出奇取胜  出奇致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