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力争上流
汉语拼音:lì zhēng shàng liú
成语含义:义参「力争上游」。见「力争上游」条。
书  证:
01.清.谭嗣同〈上欧阳中鹄书〉:「学者何可不力争上流,而甘让人诞先登岸耶?」
02.《花月痕.第二八回》:「可怜秋痕这两日,正为痴珠和他妈力争上流时候,那里晓得半天打下这个霹雳!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力争上游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赵翼(西元1727?1814),字耘松,号瓯北,清江苏阳湖人。与袁枚、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。他诗作四千八百多首,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。其诗或嘲讽理学、议论时事,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,颇有新颖思想。最主要的是体现他所主张的「性灵」说,即抒写性灵,展现生活中真实的感受。不拟古,不拘格式,写出率真自然的生活体会。在赵翼的〈闲居读书作〉诗六首之五中,他叙述说:人的脸虽然只有一尺大,但却没有二个人是完全相像的。人心也像人面一样,上天巧妙独造,各自不同。一起看同本书,各自领会不同;一起作同个题目的文章,写出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。这就是因为每个人先天条件的不同,所生出的巧妙。最后一句:「力欲争上游,性灵乃其要。」就是赵翼认为如果想要更上层楼,「性灵」是最重要的。后来「力争上游」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努力奋斗,求取上进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力争上游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※#清.赵翼〈闲居读书作〉诗六首之五(据《瓯北诗钞.五言古一》引)1人面仅一尺,竟无一相肖。人心亦如面,意匠戛独造。同阅一卷书,各自领其奥。同作一题文,各自擅其妙。问此胡为然,各有天在窍。乃知人巧处,亦天工所到。所以才智人,不肯自弃暴。力欲争上游,性灵乃其要。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见于清.薛福成〈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〉。〔参考数据〕清.薛福成〈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〉(据《庸盦文编.庸盦海外文编.卷二》引)臣因复照会外部,请以大金沙江为界,江东之境,均归滇属。明知英人多费兵饷,占此形胜,万万不肯轻弃,然必借此一着,方可力争上游,振起全局。外部果坚拒不应,两次停商而臣不顾,数次翻议而臣不顾,外部所稍依允者,印度部复出而挠之,印度部所稍松劲者,印度总督复出而梗之,印督至进兵盏达边外之昔马,攻击野人,以示不愿分地之意,臣相机理论,刚柔互用,外部谓此议非出自总理衙门,与云贵总督,尽系使臣之私意,臣电请总理衙门向英使欧格讷辩论,以昭画一。
参考成语:力争上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