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半涂而废
汉语拼音:bàn tú ér fèi
成语含义:义参「半途而废」。见「半途而废」条。
书  证:
01.《礼记.中庸》:「君子遵道而行,半涂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」(源)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半途而废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半途而废」原作「半涂而废」。「半途」是半路的意思,即「中道」、「中途」,「半途而废」是指半路就停下来而不再前进,整句成语引申为事情没能持续下去就停止的意思。这个成语出自《礼记.中庸》,孔子认为君子遵循正道而行,假如半途而废,而他是绝不能中途停止的。充分显露出对圣人德行的向慕。「半途而废」就用来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半途而废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礼记.中庸》子曰:「素隐行怪,后世有述焉,吾弗为之矣。君子遵道而行,半涂1而废,吾弗能已2矣。君子依乎中庸,遯世不见知而不悔,唯圣者能之。」
〔注解〕
(1)涂:通「途」,道路。
(2)已:停止。
参考成语:半途而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