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唯唯诺诺
汉语拼音:wěi wěi nuò nuò
成语含义:连声称是。比喻顺从而无所违逆。语本《韩非子.八奸》。△「唯命是听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顺从而无所违逆。贬义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听命顺从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做人要有原则,不能老是唯唯诺诺的。
02、小王唯唯诺诺奉承长官的行事态度,令人不敢苟同。
03、他唯唯诺诺地表示赞成大家的意见,深怕得罪任何人。
04、因为总经理周围都是些唯唯诺诺的人,才助长了他的蛮横霸道。
05、凡是自认正确的事,他向来坚持己见,从不唯唯诺诺,盲从附和异议。
06、对于主管提出的建议,大家都唯唯诺诺地不表示意见,深恐多言而生非。
07、小明整天跟在经理身边唯唯诺诺的,从来不敢有自己的意见,看得大家深不以为然。
08、我们应该要鼓励年轻人勇于创新,不能要求他们一味顺服,凡事唯唯诺诺,毫无主见。
书  证:
01.宋.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.卷一○○》:「至于前席臣工开纳群策,亦未尝不推诚务尽,第未闻何人抗论于朝!某人力陈于上,唯唯诺诺几至成风。则暴扬私言,失则归过君相。负陛下兼听之意,堕公朝共济之体。」
02.《群书考索.续集.卷三七.官制门.县令》:「州县贪残害民……开告讦之门以网无罪,设罗织之狱以陷富民。对人则戚戚嗟嗟,谓周弊之难复;对吏则唯唯诺诺,议事则端有可寻。」
03.明.海瑞〈主簿参评〉:「主簿者,掌一县簿书之事也。……苟勾稽错乱,追呼朦胧,有钱则宽征,无钱则急比;且计粮数之多寡,而茧丝之有大封、小封,以为常规之入焉。是凭家兄为驱使,了不能以自主,徒老死于簿书间也。又何异于王珣辈唯唯诺诺,仅供公之喜怒也哉!非主簿也。」
04.明.邹智〈陈时事疏〉:「夫陛下任之而又疑之者,岂不欲推诚以待物哉?……至于议事之时,又唯唯诺诺若不能然,伈伈伣伣若不敢然。甘于模棱,恬于伴食,此陛下所以既任而疑之也。」
05.明.霍韬〈与萧子雍书〉:「古之君子合异为同,必更相诘难然后可,非曰唯唯诺诺便谓之同也。」
06.《经史讲义.卷一○.书经.清.秦蕙田.任贤勿贰去邪勿疑》:「夫贤者之事君也,议事则据理而不涉揣摩,奉职则秉法而不容假借。如事属可行,纵破成例而不顾;如不可行,虽违成命而不辞。处唯唯诺诺之中,独有謇謇谔谔之概,而奸邪之人恶其不便已也。」
07.《醒世恒言.卷二.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「他思念父母面上,一体同气,听其教诲,唯唯诺诺,并不违拗,岂不是孝?」
典故说明:「唯唯诺诺」的「唯」与「诺」都是用来摹拟应答声音的词。《韩非子.八奸》中论述臣下引人作恶成奸的八种伎俩,其中一种称为「在旁」,这种臣子包括善于逗笑的戏子、矮人,或是在主人身边侍奉的亲信,主子都还没开口,还没差遗他们,便一味奉承地连声答应。他们擅长于揣测,可以从主子细微的表情和神色去猜想他的心意。韩非子认为这种「人主未命而唯唯,未使而诺诺」的人,总是非常顺从,从不违背主子的心意,但这样反而容易迷惑心志,使人无法分辨真假与是非,为人主者不可不察。后来「唯唯诺诺」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顺从而无所违逆。「唯唯」与「诺诺」四字连用,更能描摹出不加思索,连声称是的依顺模样,如《醒世恒言.卷二》:「他思念父母面上,一体同气,听其教诲,唯唯诺诺,并不违拗,岂不是孝?」
成语来源:《韩非子.八奸》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,有八术:……二曰在旁。何谓在旁?曰:优笑侏儒,左右近习,此人主未命而唯唯1,未使2而诺诺3,先意承旨4,观貌察色5,以先主心者也。此皆俱进俱退,皆应皆对,一辞同轨,以移主心者也。为人臣者,内事之以金玉玩好,外为之行不法,使之化其主,此之谓在旁。……凡此八者,人臣之所以道成奸,世主所以壅劫,失其所有也,不可不察焉。
〔注解〕
(1)唯唯:音ㄨㄟˊ ㄨㄟˊ,恭敬应诺之词。
(2)使:命令、差遣。
(3)诺诺:连声答应之词。表示顺从而不违逆。
(4)先意承旨:善于揣度心意,奉承他人。见「先意承志」。
(5)观貌察色:观察表情、脸色,以猜测对方心意。
近义词:唯命是从  唯命是听  唯唯否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