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圆凿方枘
汉语拼音:yuán záo fāng ruì
成语含义:义参「方枘圆凿」。见「方枘圆凿」条。
书  证:
01.清.顾炎武《亭林文集.卷四.与人书四》:「后之学者执韵而论经,其不能通则改经而就韵。……乃援今而议古,焉得不圆凿而方枘乎?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方枘圆凿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宋玉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著名文学家,善于辞赋,与屈原并称「屈宋」。关于宋玉的生平,今存甚少。依《史记.屈原列传》末尾所记,宋玉应是屈原的后辈,曾向屈原学习,但因出身寒微,而致仕途坎坷。〈九辩〉是宋玉的优秀作品之一,王逸认为是弟子宋玉悯其师忠而遭逐,故作〈九辩〉以述其志,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愁和不满。宋玉善于借由描写自然景物,来抒发自身的情感,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。在〈九辩〉中宋玉写道:「世上难道没有千里马吗?实在是因为没有好的御者,所以才无法驾御千里马。野鸭、野雁在水中庸碌觅食,只有凤鸟腾空高飞。方的枘配上圆的凿,又岂能够兼容呢!」宋玉以许多鲜明的形象表现出自己不被重视,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才能,而是世人庸碌,没有眼光,以致自己在世间就如「圜凿」对上「方枘」,完全无法见容于人群。凿,是器物上用来镶嵌东西的下凹部分;枘,则是一端削成方形的短木头。欲以方形的枘,嵌入圆形的凿,自然是不兼容的。后来「方枘圆凿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不能兼容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方枘圆凿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#战国楚.宋玉〈九辩〉(据《楚辞》引)1何时俗之工巧兮,背绳墨而改错。却骐骥而不乘兮,策驽骀而取路。当世岂无骐骥2兮?诚莫之能善御。见执辔者非其人兮,故
参考成语:方枘圆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