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壹败涂地
汉语拼音:yī bài tú dì
成语含义:义参「一败涂地」。见「一败涂地」条。
书  证:
01.《史记.卷八.高祖本纪》:「天下方扰,诸侯并起,今置将不善,壹败涂地。」(源)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一败涂地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据《史记.卷八.高祖本纪》载,刘邦为沛县丰邑人,秦末,离开家乡,流亡在外。后因沛县县令的号召,带着上百名徒众,准备回乡响应陈涉的起义。但当大批人马抵达时,县令唯恐有变,又反悔了,令人将城门关闭,不让他们进来。刘邦于是写了一封给城中父老的信,绑在箭上,射入城里,信中说:「大家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,你们如今虽然奉命替县令守城,但现在各地诸侯都起义了,马上会来屠城。此时大家只有合力把县令杀掉,选择可担当重任的家乡子弟取而代之,响应起义的诸侯,才能保全家室。否则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杀的命运了。」于是沛县百姓杀了县令,大开城门,迎接刘邦,想推举他为县令,但刘邦推辞说:「如今天下正乱,诸侯并起,现在如推举了不适当的将领,一旦失败,将会是肝脑涂满大地的惨况。我不是爱惜自己的生命,而是怕自己才能低劣,没有办法保全大家。这是很重要的事情,希望各位另外推选一位能够胜任的人。」因为大家一致的坚持,刘邦在多次谦让后,终于接下了沛县县令的职位,并带领群众继续抗秦,把暴秦推翻。后来「一败涂地」这句成语引申用来形容做事失败,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一败涂地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#《史记.卷八.高祖本纪》刘季1乃书帛射城上,谓沛2父老曰:「天下苦秦久矣3。今父老虽为沛令守,诸侯并起,今屠沛。沛今共诛令,择子弟可立者立之,以应诸侯,则家室完。不然,父子俱屠,无为也。」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,开城门迎刘季,欲以为沛令。刘季曰:「天下方扰,诸侯并起,今置将不善,壹败涂地。吾非敢自爱,恐能薄4,不能完父兄子弟。此大事,愿更相推择可者。」萧、曹5等皆文吏,自爱,恐事不就,后秦种族6其家,尽让刘季。……众莫敢为,乃立季为沛公。
〔注解〕
(1)刘季:刘邦(西元前247?前195),字季,沛县丰邑人,汉代开国之君,也是中国第一位平民皇帝。秦末群雄并起,刘邦亦起兵于沛,沛人拥立他为「沛公」。
(2)沛:秦泗川邵之属县。故城在今江苏沛县东。
(3)天下苦秦久矣:天下人苦于秦朝之苛政已久。
(4)能薄:能力薄弱。
(5)萧、曹:指萧何与曹参。萧何(??西元前193),西汉沛县人。辅佐汉高祖定天下,论功第一,封酂侯。汉初律令多出于他的手笔。卒谥文终侯。曹参(??西元前190),字敬伯,西汉沛县人。与萧何共同辅佐高祖定天下,封平阳侯。继萧何为相,一遵萧何所制定的规律,故后世有「萧规曹随」之语。卒谥懿侯。
(6)种族:族诛。种,音ㄓㄨㄥˇ,家属亲人。族,诛杀远近亲族。〔参考数据〕另可参考:《汉书.卷一.高帝纪上》
参考成语:一败涂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