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口蜜腹剑
汉语拼音:kǒu mì fù jiàn
成语含义:口中有蜜,肚子里却藏着剑。比喻一个人嘴上说得好听,事实上却内心险恶,处处想陷害别人。语本五代周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.肉腰刀》。△「笑里藏刀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一个人嘴上说得好听,事实上却内心险恶,处处想陷害别人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言语虚假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伪君子,不能深交。
02、这种人口蜜腹剑,谁知道他内心里打什么坏主意。
03、她实在太单纯了,才会被这种口蜜腹剑的人所骗。
04、你把这种口蜜腹剑的人当朋友,小心他别有用心。
05、他满嘴甜言蜜语,会不会是口蜜腹剑,别有居心呢?
06、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,你千万别轻信他的花言巧语,免得吃亏上当。
07、他就是爱听奉承话,即使遇到口蜜腹剑的人,他也会全然相信。
08、这件事他表现得太积极了,得小心他口蜜腹剑、笑里藏刀,别有居心。
09、像小王这种直友才是你该亲近的人,而不是去相信那种口蜜腹剑的小人。
10、那个男的口蜜腹剑,几句甜言蜜语,哄得她团团转,等骗到钱后人就失踪了。
书  证:
01.《历代名臣奏议.卷三一○.灾祥》引宋.牟子才〈衢州通判亦以太阳交食应诏〉:「李林甫口蜜腹剑,蔽欺聪明,善养君欲。」
02.明.彭大翼《山堂肆考.卷一一八.性行腹剑》:「时人皆谓李林甫甘言如蜜,又谓其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,故曰『口蜜腹剑』。」
03.明.韩邦奇《苑洛集.卷二一.见闻考随录四》:「人之于我,与其得口蜜腹剑之人,不若得是人而缓急犹可恃也。」
04.明.蔡清〈郭司训兰谷先生赞〉:「鸣呼!世或口蜜腹剑而位公孤,或玉表石中而身朱紫,公岂宜然,抑亦命耳!」
05.明.王世贞《鸣凤记.第二五出》:「这厮口蜜腹剑,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。」
典故说明:唐玄宗一朝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。玄宗执政初期,因得姚崇、宋璟等贤相,所以缔造了开元盛世;后来又因为信任李林甫、杨国忠等奸臣,而导致了安史之乱。李林甫生性狡猾,对于他的政敌,经常以甜言蜜语引诱对方上当,再暗中陷害对方。天宝时,玄宗起用李适之为宰相,李林甫心生不满,便想了一个方法打算除掉李适之。由于当时国家财政困难,为了筹措财源,玄宗和李适之都忙得焦头烂额。有一天,李林甫对李适之说:「我刚刚得知一个消息,在华山发现了金矿,如果加以开采,就可以解决国家的财务困境。这个消息皇上还不知道,请李丞相赶紧上书向皇上建议开采,皇上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。」李适之不疑有他,立刻上书玄宗,奏请开采华山的金矿。玄宗看了李适之的奏章,本来想要立刻批准,没想到向李适之提出这个建议的李林甫却劝阻玄宗,他说:「皇上,华山有金矿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,可是我却迟迟没有上奏,实在是因为华山的风水是王气所在,如果随便加以开采,要是破坏了王气,那对皇上及国家都相当不利啊!」玄宗听信了李林甫的话,认为李适之治国欠周详,不久便罢免其相位。林李甫就靠类似方法,顺利地除掉了许多政敌,终于得到玄宗的完全信任,为相十九年,却将唐朝盛世带往衰败之路。由于李林甫为人阴险,妒贤嫉能,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「肉腰刀」,又说他的嘴里有蜜,腹中藏剑。后来「口蜜腹剑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比喻一个人嘴上说得好听,事实上内心险恶,处处想陷害别人。
成语来源:五代周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.肉腰刀》李林甫妒贤嫉能,不协群议,每奏御之际,多所陷人,众谓林甫为肉腰刀。又云林甫1尝以甘言诱人之过,谮2于上前,时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。朝中相谓曰:「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。」人日憎怨,异口同音。
〔注解〕
(1)林甫:李林甫(西元589??),小字哥奴,号月堂,唐代宗室。其性狡猾聪慧,善于权谋谄媚。玄宗时为相,结纳宦官妃嫔,能察言观色,迎合上意,故奏对皆称旨。在朝十九年,专政自恣,遂酿成安史之乱。
(2)谮:音ㄗㄣˋ,毁谤、诬谄。
近义词:佛口蛇心  表里不一  笑里藏刀  
反义词:表里如一  
参考成语:腹剑口蜜  腹剑舌糖  蜜口剑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