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寅支卯粮
汉语拼音:yín zhī mǎo liáng
成语含义:义参「寅吃卯粮」。见「寅吃卯粮」条。
书  证:
01.明.毕自严〈蠲钱粮疏〉:「大都民间止有此物力,寅支卯粮,则卯年之逋,势也。」(源)
02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.第八八回》:「我有差使的时候,已是寅支卯粮的了;此刻没了差使,才得几个月,已经弄得百孔千疮,背了一身亏累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寅吃卯粮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寅吃卯粮」原作「寅支卯粮」。在古代,就用「天干」和「地支」来记载时间。「天干」是指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等十个字;「地支」是指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等十二个字。把十个「天干」和十二个「地支」配合起来,就是六十个干支组合,如「甲子」、「乙丑」、「辛亥」,从古代沿用到今天。这里面,十二个地支字常被用来纪年。「寅吃卯粮」的意思就是寅年就吃掉了后一年卯年的食粮。本来,一年有一年的收获,余粮还可以保存以备来年所需,所以正常的状况是「寅吃寅粮」或「卯吃寅粮」才是。但是现在的情形是:不但当年粮食已吃尽,还连来年的粮食都预先吃掉了,这状况正是入不敷出,所以只好预支以后用项的窘境。明代毕自严有一篇〈蠲钱粮疏〉,里面说到因为政府不断加重钱粮之赋,所以地方官员为应付上级需求,只有常向百姓搜括,民间物有限,寅年动支了卯年之粮,等到卯年,又缴不出税来,就只好逃税了,如此恶性循环,越欠越多,成为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。因此,毕自严上奏建议朝廷免除旧欠,以澈底解决此种困境。蠲,音ㄐㄩㄢ,免除的意思。这篇文章中就用了「寅支卯粮」一语。「寅吃卯粮」当是从这句成语演变出来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寅吃卯粮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※明.毕自严〈蠲钱粮疏〉(据《明臣奏议.卷三九》引)臣窃忆年来搜括之烦,沃土亦鲜遗力;参罚之频,循吏几无完肤。凡可为督逋计者,臣部不惮,尽力行之矣。乃时将季夏,初限大半愆期,岂有司之愚,甘以其官为射的,而狃缓征之小仁,忘岩疆之大恤耶?大都民间止有此物力,寅1支卯2粮,则卯年之逋3,势4也。郡县止有此敲扑,趱新偿旧,则新额之逋,亦势也。
〔注解〕
(1)寅:音|ㄣˊ,地支的第三位,农历用以纪年。
(2)卯:音ㄇㄠˇ,地支的第四位,农历用以纪年。
(3)逋:音ㄅㄨ,拖欠。
(4)势:形势,指必然发生的情况。
参考成语:寅吃卯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