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尽善尽美
汉语拼音:jìn shàn jìn měi
成语含义:形式优美,内容完好。语本《论语.八佾》。后用「尽善尽美」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满已达极限。△「十全十美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满已达极限。褒义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完美无缺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就人类有限的能力而言,他这样的表现可说是尽善尽美了。
02、今天能看到舞蹈家尽善尽美的表演,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!
03、王导演是完美主义者,对作品要求一定要尽善尽美,十分严格。
04、光凭一人之力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,所以要集思广益,团结合作。
05、在他长期努力耕耘下,这部作品果然达到尽善尽美,无可苛求的境地。
06、我不敢说自己的作品已经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,还望大家多多给予批评指教。
书  证:
01.《大戴礼记.哀公问五义》:「士者虽不能尽道术,必有所由焉;虽不能尽善尽美,必有所处焉。」
02.《乐府诗集.卷一○.郊庙歌辞一○.唐享太庙乐章.景云舞》:「文明履运,车书同轨。巍巍赫赫,尽善尽美。」
03.《晋书.卷八○.王羲之列传》:「所以详察古今,研精篆素,尽善尽美,其惟王逸少(羲之)乎!」
04.唐.吴兢《贞观政要.卷四.规谏太子》:「览圣人之遗教,察既往之行事,日知其所不足,月无忘其所能。此则尽善尽美,夏启、周诵焉足言哉!」
05.唐.韩愈〈与崔群书〉:「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,抑犹有可疑者。」
06.《封神演义.第二七回》:「(舜)所作〈韶〉乐,尽善尽美。」
典故说明:「尽善尽美」一语原见于孔子对古代乐曲的评论。据《论语.八佾》记载,孔子认为上古时虞舜时所制定的〈韶〉乐「尽美」又「尽善」,周武王时所制定的〈武〉乐则「尽美」不「尽善」。意思是说:〈韶〉乐的音调极为优美,内容又能感动人心;〈武〉乐虽然音调旋律亦佳,但在意境上却略逊一筹。孔子会有这样的看法,其实与他的政治主张有关,虞舜时代的平和较近于孔子所向往的仁义之境,周武王虽亦为明主,但毕竟是以武力推翻纣王而取得政权,此则违背了孔子的理念,也间接影响孔子对当代音乐的评价。故孔子说的「尽美」和「尽善」,原来是指音乐的形式优美,内容完善,后来「尽善尽美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满已达极限,有时也作「尽美尽善」,如《警世通言.卷一.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》:「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,啸虎闻而不吼,哀猿听而不啼。」便是描述伯牙之琴艺发挥到极致时,可使老虎、猿猴都静下来聆听。
成语来源:《论语.八佾》子谓〈韶〉1:「尽美矣,又尽善也!」谓〈武〉2:「尽美矣,未尽善也!」
〔注解〕
(1)〈韶〉:音ㄕㄠˊ,相传为古代虞舜时的乐曲名称,以箫为主乐器,舞者手执长箫,在幽悠清柔的箫音里,缓缓起舞,故又称〈箫韶〉。
(2)〈武〉:周武王时的舞乐名,传为周公所作,内容是歌颂武王武功。
近义词:十全十美  白璧无瑕  无懈可击  
反义词:一无可取  一无是处  百孔千疮  美中不足  
参考成语:尽美尽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