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锦上铺花
汉语拼音:jǐn shàng pū huā
成语含义:义参「锦上添花」。见「锦上添花」条。
书  证:
01.《古尊宿语录.卷二○.舒州白云山海会(法)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语录》:「古人道,拈起也,天回地转;放下也,草偃风行。四面即不然,拈起也,七穿八穴;放下也,锦上铺花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锦上添花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锦,是一种色彩鲜艳,有各种花纹图案的丝织品。锦上添花,就是在已经很美丽的丝织品上再绣上花朵,使它更加五彩缤纷、繁华美丽。这句话常在胜利成功的场合中被引用,对本已美好的人事加以赞颂。从古典文献中来观察,可以发现至少在宋代时这个成语便已被使用,如黄庭坚的〈了了庵颂〉:「方广庵名了了,了了更着庵遮。又要涪翁作颂,且图锦上添花。」涪翁,即黄庭坚本人,因为他曾谪居涪州,所以自号涪翁。「了了庵」落成时,请来黄庭坚作颂词,他于是作出「且图锦上添花」这样的句子,以「锦」比喻新落成的庵,以「花」比喻自己的颂词,「花」固然是美的,但真正值得称颂的是庵本身的完美,作此颂词不过是使好上加好。「锦上添花 」就是用来比喻美上加美,喜上加喜。在后起的章回小说中,这个成语常常被使用,如《水浒传.第一九回》描述晁盖、吴用投奔梁山时的情形,其中提到林冲的一段话:「今日山寨,天幸得众多豪杰到此,相扶相助,似锦上添花,如旱苗得雨。」也是说各方人才加入梁山,好像在锦上添花一样,真是喜上加喜,好上加好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锦上添花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※#宋.黄庭坚〈了了庵颂〉(据《豫章黄先生文集.卷一五》引)1方广庵名了了,了了更着庵遮。又要涪翁2作颂,且图锦上添花。若问只今了未,更须侍者煎茶。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见于《祖堂集.卷九.罗山和尚》、宋.王安石〈即事〉诗。
(2)涪翁:黄庭坚(西元1045?1105)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又号涪翁,宋分宁(今江西修水县)人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。工诗,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,并擅行、草书。涪,音ㄈㄨˊ。〔参考数据〕■《祖堂集.卷九.罗山和尚》因郑十三娘,年十二,随一师姑参见西院大沩和尚。才礼拜起,大沩问:「这个师姑什摩处住?」对云:「南台江边。」沩山便喝出。又问:「背后老婆子什摩处住?」十三娘放身进前三步,叉手而立。沩山再问:「这老婆子什摩处住?」十三娘云:「早个对和尚了也。」沩山云:「去去。」才下到法堂外,师姑问十三娘:「寻常道我会禅,口如铃相似。今日为什摩大师问着总无语?」十三娘云:「苦哉!苦哉!具这个眼目也道我行脚,脱取纳衣来与十三娘着不得。」十三娘后举似师,便问:「只如十三娘参见大沩,与摩秪对,「还得平稳也无?」师云:「不得无过。」娘云:「过在什摩处?」师乃叱之。娘云:「今日便是锦上更添花。」■宋.王安石〈即事〉诗(据《王临川集.卷二二.律诗九》引)河流南苑岸西斜,风有晶光露有华。门柳故人陶令宅,井桐前日总持家。嘉招欲覆杯中渌,丽唱仍添锦上花。便作武陵樽俎客,川源应未少红霞。
参考成语:锦上添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