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愤世嫉俗
汉语拼音:fèn shì jí sú
成语含义:愤恨不合理的社会现状,憎恨邪恶的势力。语本唐.韩愈〈杂说〉四首之三。后用「愤世嫉俗」形容对腐败的社会现状及庸俗世态的痛恨。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腐败的社会现状及庸俗世态的痛恨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激愤恼怒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他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,所以会如此愤世嫉俗。
02、你不能怪他如此地愤世嫉俗,他的命运实在太乖舛了。
03、不是忧国忧民的人,怎会写出了这么愤世嫉俗的作品?
04、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不幸,才会使他变得如此地愤世嫉俗。
05、几个失意的人凑在一起,难免就愤世嫉俗地批评东,批评西起来。
06、他的小说中总有一个桀骜不驯、愤世嫉俗的人物,那正是他自己的化身。
书  证:
01.元.赵孟
典故说明:「愤世嫉俗」原作「愤世嫉邪」。韩愈(西元768?824),字退之,唐朝河阳人。尊崇儒术,排斥佛老,通六经百家之学,创作颇多,各种体裁的作品,都有卓越的成就。他个性耿直,直言极谏,因而一再的被贬官,但不论治理那个地方,总是留下很好的治绩,深受百姓爱戴。在宦海上的浮沈,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,常让他有志不得伸,因此借着文本,把志向和生命发挥到极致,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,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,一扫南北朝以来形式主义为主的浮华文风。带动了文学上的改革,不仅影响了当代,也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宋代,振兴了散文,称之为「古文运动」。这一篇是韩愈抒发对社会、人性的看法,提到有一个姓谈的书生写了一篇〈崔山君传〉,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,表达了愤恨,以及憎恨邪恶的势力,似有着隐遁的决心。而这个部分让他觉得一般人很少能够不与禽兽异物相同,而将人类应有的性情发挥到极致的。韩愈对人生所抱持的态度是属于入世的,因为遵行儒家思想,对于社会应当贡献己力,而非佛老那种出世、无为的消极生活态度。后来「愤世嫉俗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对痛恨腐败的社会现状及庸俗世态的痛恨。
成语来源:唐.韩愈〈杂说〉四首之三(据《全唐文.卷五五八.韩愈》引)谈生之为〈崔山君传〉,称鹤言者,岂不怪哉!然吾观于人,其能尽吾性而不类1于禽兽异物者希矣。将愤世嫉邪,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?
〔注解〕
(1)类:相似。
近义词:忿恚不平  
反义词:与时俯仰  随波逐流  随俗浮沉  
参考成语:愤世嫉邪  愤世疾恶  愤时嫉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