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滥厕其间
汉语拼音:làn cì qí jiān
成语含义:义参「滥竽充数」。见「滥竽充数」条。
书  证:
01.明.归有光〈方御史寿序〉:「时昆之士同举者七人,而予亦滥厕其间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滥竽充数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中有一则故事:战国时,齐宣王喜欢听竽的合奏,所以每次都要三百多个乐工一同演奏。有位南郭先生,虽然不会吹竽,但因为知道齐宣王的这个嗜好,便请求齐宣王让自己参加这个乐队,宣王也很高兴地答应了。每当众多乐工一起合奏的时候,南郭先生就混在数百人的吹竽队伍中,有模有样地装出吹奏的样子,没人发现真相,他也因此能获得很好的待遇。宣王死后,湣王继位,湣王虽然也喜欢竽的吹奏声,但他喜欢的却是独奏,所以命乐工一个个轮流表演。南郭先生得到了这个消息,知道再也无法蒙混过关,只好逃出宫去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滥竽充数」一语,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,却混在行家中充数,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充场面。有时也用来当成自谦之辞,比喻自己才德不足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滥竽充数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齐宣王1使人吹竽2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3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4之,廪食5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6立。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一曰,韩昭侯曰:「吹竽者众,吾无以知其善者。」田严对曰:「一一而听之。」
〔注解〕(1)齐宣王:名辟疆(??西元前324)。战国时齐国国君,威王之子。在位十九年,卒谥宣。(2)竽:音ㄩˊ,乐器名。古代一种吹奏乐器,形似笙而较大,三十六管,后减至二十三管。(3)南郭处士:姓名、生卒年不详。因家住南郭,故以为姓。处士,泛指无官职的读书人。处,音ㄔㄨˇ。(4)说:音ㄩㄝˋ,「悦」的本字,喜悦。(5)廪食:官府发给的粮食。廪,音ㄌ|ㄣˇ。(6)湣王:名地。战国时齐国国君,宣王之子,生卒年不详。燕国名将乐毅攻入齐国都城,湣王逃至莒城被杀。在位四十年。
参考成语:滥竽充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