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投机取巧
汉语拼音:tóu jī qǔ qiǎo
成语含义:利用时机,获取利益。※语或本《庄子.天地》。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利用时机,获取利益。贬义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奸巧谋利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做事要务本踏实,不可投机取巧。
02、考试应凭实力,不可投机取巧,心存侥幸。
03、他老是喜欢投机取巧,从来都不曾苦干、实干过。
04、他老想着怎样投机取巧,却不肯按部就班来努力。
05、小明做事总是脚踏实地,投机取巧的事他绝不肯做。
06、做学问就要扎扎实实下功夫,投机取巧决不可能有成就的。
07、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啊!所以不要存有投机取巧的心态。
08、他平日不用功,考试时才想要投机取巧作弊,结果被老师逮个正着。
09、这间公司多年来一直采用投机取巧的手段,对外夸大业绩成长,蒙骗投资者。
书  证:无书证
典故说明:「投机取巧」,就是利用时机,获取利益。这里的「投」是投合、迎合的意思。「机」是时机、机会的意思。这句成语具负面语义,经常用来批评一个人机谋巧诈,用取巧的方法谋利。如果从这个语义去推究它的典源,可能是从典籍中的「机巧」一语蜕变出来。《庄子.天地》说了一段故事:有一天,子贡由南方楚地北返晋地,经过汉阴。他看到有一位老丈正在菜园里工作。老丈从井里舀水,一瓮一瓮地灌溉着,花了很大力气,但是功效有限。于是子贡跟老丈说:「有一种机器,一天可以灌溉百畦,用力少而功效大,您为什么不用呢?」老丈问说:「你说的是什么?」子贡说:「那是一种叫槔的器具,凿木制成,后重前轻,取水像抽水,滚滚而来。」老丈一听,先是有点生气,然后笑着说:「我听说,使用机械的人,必定要了解相关的事,人的心中一有了这些事,就会存有机心。一有机心,就难以纯净。心神一复杂,离道的境界就远了。你以为我不知道槔这种器具吗?我是觉得用这种机械来做事,实在羞耻!」子贡听到老丈这么说,觉得很惭愧。后来他的学生问起这件事,子贡说:「一个人若是去追求功利机巧,就会忘掉他受于自然的本心。」庄子所使用的「功利机巧」说法,可能就是后来「投机取巧」的典源。
成语来源:※《庄子.天地》子贡南游于楚,反于晋。过汉阴,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,凿隧而入井,抱瓮而出灌,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。子贡曰:「有械于此,一日浸百畦,用力甚寡而见功多,夫子不欲乎?」为圃者卬而视之曰:「奈何?」曰:「凿木为机,后重前轻,挈水若抽,数如泆汤,其名为槔。」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:「吾闻之吾师,有机械者必有机事,有机事者必有机心。机心存于胸中,则纯白不备;纯白不备,则神生不定;神生不定者,道之所不载也。吾非不知,羞而不为也。」子贡瞒然惭,俯而不对。……其弟子曰:「向之人何为者邪?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,终日不自反邪?」曰:「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,不知复有夫人也。吾闻之夫子1,事求可,功求成;用力少,见功多者,圣人之道。今徒不然。执道者德全,德全者形全,形全者神全;神全者,圣人之道也。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2,汒3乎淳备哉!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。若夫人者,非其志不之,非其心不为。虽以天下誉之,得其所谓,謷然不顾;以天下非之,失其所谓,傥然不受。天下之非誉,无益损焉,是谓全德之人哉!我之谓风波之民。」
〔注解〕
(1)夫子:指孔子(西元前551?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鲁人。生有圣德,学无常师,相传曾问礼于老聃,学乐于苌弘,学琴于师襄。初仕鲁,为司寇,摄行相事,鲁国大治。后周游列国十三年,不见用,年六十八,返鲁,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。有弟子三千,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,开平民教育先河,后世尊为「至圣先师」,亦称为「孔子」。
(2)之:往。
(3)汒:音ㄇㄤˊ,同「茫」。模糊、茫然。
反义词:脚踏实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