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旗鼓相当
汉语拼音:qí gǔ xiāng dāng
成语含义:军旗和战鼓表现出的气势相当,形容两方军队阵容、声势不相上下。※#语或本《后汉书.卷一三.隗嚣公孙述列传.隗嚣》。后用「旗鼓相当」比喻双方势均力敌。△「旗鼓相望」、「势均力敌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双方势均力敌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程度相等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这两队实力旗鼓相当,这场球赛精采可期。
02、经过评估,敌我两军旗鼓相当,千万不可轻敌。
03、他们兄弟俩各自经营一家企业,实力旗鼓相当。
04、旗鼓相当的两队,终于决定以罚球数来分高低。
05、这场比赛,双方旗鼓相当,战到延长赛仍难分高下。
06、你有本事就去找个旗鼓相当的对手,不要只会欺负弱小。
07、这场拔河比赛,因为两队旗鼓相当,连比三场,难分高下。
书  证:
01.《三国志.卷二九.魏书.方技传.管辂》裴松之注引《辂别传》:「(管辂)问(单)子春:『今欲与辂为对者,若府君四坐之士邪?』子春曰:『吾欲自与卿旗鼓相当。』」
02.唐.杨炯〈从弟去溢墓志铭〉:「天下之宝,邦家之光。神锋太峻,旗鼓相当。」
03.《新唐书.卷一一八.辛替否列传》:「旗鼓相当,军阵势也;腾逐喧噪,战争象也。」
04.《明史.卷二一四.靳学颜列传》:「夫陷锋摧坚,旗鼓相当,兵之实也。」
05.清.查慎行〈虎林与同年许莘埜话旧时初自蜀归〉诗四首之三:「旗鼓相当胆气麤,生平事事不曾输。」
06.《官场现形记.第三五回》:「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,居然别开生路,与申大善士一帮,旗鼓相当,彼此各不相下。」
07.清.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卷三.陈宝祠》:「予以杜郎入赘,胜负螟蛉,不意开罪封甥,祸不旋踵,……(闻之曰):『虽不敏,愿与旗鼓相当,必不贻大人戚也。』」
08.清.赵翼《瓯北诗话.卷三.韩昌黎诗》:「昌黎作〈双鸟诗〉,喻己与东野一鸣,而万物皆不敢出声。东野诗亦云:『诗骨耸东野,诗涛涌退之。』居然旗鼓相当,不复谦让。」
09.清.赵翼《瓯北诗话.卷一一.黄山谷诗》:「北宋诗推苏、黄两家,盖才力雄厚,书卷繁富,实旗鼓相当,然其间亦自有优劣。」
典故说明:「旗鼓相当」典源作「鼓旗相当」。古时作战,军中都是以敲击战鼓及挥舞旗帜来指挥进退,鼓声大作或旗帜飞扬都可表现出壮盛的气势。这两者的气势相当,就表示双方军队的阵容与声势不相上下。据《后汉书.卷一三.隗嚣列传》载,新莽末年,东汉人隗嚣(ㄨㄟˇ ㄒ|ㄠ)在陇西一带据地为王,称西州上将军;公孙述则占有今四川一带,称蜀中皇帝。当时,尚未取得政权的汉光武帝刘秀兵力多布署在东部,其西部军力无法与两方的任一方相抗衡,为避免两大豪强合作,他于是想拉拢隗嚣,孤立公孙述,便写了一封信给隗嚣,信中说道:「如令子阳到汉中、三辅,愿因将军兵马,鼓旗相当。」子阳,即公孙述的字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如果公孙述来到汉中及京都长安附近,希望我能获得你的援助,以使我们与公孙述的军队阵容和兵力相当。刘秀信中「鼓旗相当」这个词语,后来在文献中颇常见,但多作「旗鼓相当」,用来比喻双方势均力敌。另外,在《辂(ㄌㄨˋ)别传》中有段描述:十五岁的管辂聪明伶俐,颇有才名。有一次,琅邪太守单(ㄕㄢˋ)子春邀请他到家中谈话,管辂到了以后,发现另有几位文人学者在场,管辂问单子春:「今天是要我一个人与在座几位对答吗?」单子春则说:「吾欲自与卿旗鼓相当。」也就是说:我想要自己一人与你势均力敌地对谈。「旗鼓相当」这个成语不局限于军事战况上,而可以广泛用在一般事务。
成语来源:※#《后汉书.卷一三.隗嚣公孙述列传.隗嚣》1嚣既有功于汉,又受邓禹爵,署其腹心,议者多劝通使京师。三年,嚣乃上书诣阙。光武素闻其风声,报以殊礼,言称字,用敌国之仪,所以慰藉之良厚。时陈仓人吕鲔拥众数万,与公孙述通,寇三辅。嚣复遣兵佐征西大将军冯异击之,走鲔,遣使上状。帝报以手书曰:「慕乐德义,思相结纳。昔文王三分,犹服事殷。但驽马
近义词:工力悉敌  不分轩轾  平分秋色  棋逢敌手  铢两悉称  势均力敌  
反义词:天渊之别  天壤之别  
参考成语:鼓旗相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