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时雨春风
汉语拼音:shí yǔ chūn fēng
成语含义:义参「春风化雨」。见「春风化雨」条。
书  证:
01.明.王守仁《传习录.卷中.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》:「今教童子,必使趋向鼓舞,中心喜悦,则其进自不能已。譬之时雨春风,霑被卉木,莫不萌动发越,自然日长月化。」
02.清.袁枚〈再答尹公书〉:「倘节届清明,此身与草木同茂,定当先诣平泉领略时雨春风,以捐除宿疾也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春风化雨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春风化雨」系由「春风」及「化雨」二语词组合而成。「春风」是出自汉.刘向《说苑.卷五.贵德》,根据记载,孟简子曾经在梁和卫当过宰相,获罪后逃亡齐国,管仲前来迎接并且问在梁和卫时门下有多少人?至今还跟随在身边的有几人?孟简子回答说从前门下有三千使者,现在只剩三人跟在我身边。其中两个是因为在没钱时,我出钱帮他们埋葬父亲和母亲,另一个是因兄长被关,我代为出力营救。管仲听了之后,上车时感叹说:「如果我不能像春风给人感化和恩泽,也不能像夏雨一样及时加惠于民,我必定会失败。」「化雨」则是出自《孟子.尽心上》,内容是写君子有种教人的方法,分别是像及时雨一样及时的润育教化、成就他的德行、通达他的才能、应答他的问题以及没有在门下受业,但私自以君子的言行为榜样,来培养自身这五种。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「春风化雨」,用来指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;亦用于比喻师长和蔼亲切的教导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春风化雨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1、「春风」:汉.刘向《说苑.卷五.贵德》孟简子相梁并卫,有罪而走齐,筦仲迎而问之,曰:「吾子相梁并卫之时,门下使者几何人矣?」孟简子曰:「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。」筦仲曰:「今与几何人来?」对曰:「臣与三人俱。」仲曰:「是何也?」对曰:「其一人父死无以葬,我为葬之;一人母死无以葬,亦为葬之;一人兄有狱,我为出之。是以得三人来。」筦仲1上车曰:「嗟兹乎!我穷必矣!吾不能以春风风人2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3,吾穷必矣!」
〔注解〕
(1)筦仲:管夷吾(西元前??前644),字仲,春秋齐国颍上人。初事公子纠,后事齐桓公为相。通货积财,富国强兵,尊周室,攘戎狄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桓公尊为「仲父」,为法家之祖。筦,音ㄍㄨㄢˇ。 亦作「管仲」。
(2)春风风人:比喻教育给人的感化和恩泽。第二个「风」字,音ㄈㄥˋ,吹风。见「春风风人」。
(3)夏雨雨人:比喻及时加惠于民。第二个「雨」字,音ㄩˋ,滋润。见「夏雨雨人」。2、「化雨」:《孟子.尽心上》孟子曰:「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时雨1化之者,有成德2者,有达财3者,有答问4者,有私淑艾5者。此五者,君子之所以教也。」
〔注解〕
(1)时雨:比喻教化的实行。
(2)成德:成就德行。
(3)达财:通达才能。财,通「才」。
(4)答问:应答问题。
(5)私淑艾:未及门下受业,私自以君子言行为榜样,来培养自身。艾,音ㄞˋ。
参考成语:春风化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