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寡不胜众
汉语拼音:guǎ bù shèng zhòng
成语含义:义参「寡不敌众」。见「寡不敌众」条。
书  证:
01.《韩非子.难三》:「且夫物众而智寡,寡不胜众,智不足以偏知物,故因物以治物。」
02.汉.崔寔〈政论〉:「其达者或矜名嫉能,耻善策不从己出,则舞笔奋辞,以破其义,寡不胜众,遂见屏弃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寡不敌众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周厉王施行暴政,禁止人民议论毁谤朝廷,并且任用虢(ㄍㄨㄛˊ)长父和荣夷公,但这两人只知独占利益作威作福,臣子芮(ㄖㄨㄟˋ)伯良夫认为这样一来将会为国家招来大灾难,于是上书劝诫周厉王。强调身为一国之君有责任为人民除祸害,作人民的榜样,否则将招致人民的仇视和怨恨,而且君王只有一个,是抵挡不了人数众多的百姓,这时君王的处境就危险了。后来「寡不敌众」演变为成语,用来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寡不敌众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#《逸周书.卷九.芮良夫》1厉王失道,芮伯陈诰,作芮良夫。芮伯若曰:「予小臣良夫稽首谨告:天子惟民父母,致厥道,无远不服;无道,左右臣妾乃违。……古人求多闻以监戒,不闻,是惟弗知,尔闻尔知,弗改厥度,亦惟艰哉!后2除民害,不惟3民害,害民乃非后,惟其雠4。后作类5,后弗类6,民不知后,惟其怨。民至亿兆,后一而已,寡不敌众,后其危哉!……」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见于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。
(2)后:君王。
(3)惟:思考、思量。
(4)雠:音ㄔㄡˊ,通「仇」,仇怨。
(5)类:法则、榜样。
(6)类:相似。〔参考数据〕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曰:「邹人与楚人战,则王以为孰胜?」曰:「楚人胜。」曰:「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,寡固不可以敌众,弱固不可以敌强。海内之地,方千里者九,齐集有其一,以一服八,何以异于邹敌楚哉!」
参考成语:寡不敌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