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目光如豆
汉语拼音:mù guāng rú dòu
成语含义:眼光像豆子那样小。形容目光短浅,见识狭窄。※语或本清.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.丁集下.茅待诏元仪》。△「眸子如豆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目光短浅,见识狭窄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见识浅陋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一个人要立足于长远,不能目光如豆。
02、目光如豆的经营者,势必会被淘汰。
03、你真是目光如豆,不然怎么会做这种决定?
04、身为一个领导人,要从大处着眼,不能目光如豆。
05、那个目光如豆的家伙,未来是不会有太大成就的。
06、许多企业家目光如豆,只顾眼前利益而未能着眼于未来。
07、这些目光如豆的人,每天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闹闹。
08、一个人如果目光如豆,日后必然会为现在的决定懊悔不已。
09、我们不能目光如豆,只看见眼前的利益,必须考虑深远一些。
书  证:
01.清.阮元〈问字堂集赠言〉:「唐元宗、宋真宗等仍是汉武故智,以致宋元以来,目光如豆之儒,启口即詈封禅,是岂知司马子长、司马相如之学者哉?」
典故说明:「目光如豆」指眼光像豆子那样小。见于清钱谦益描述茅元仪的文章中。钱谦益,字受之,号牧斋,诗文在当时颇有盛名。所着《列朝诗集小传》,选录明代二百余年间,二千多家诗人的代表作,并替每位诗人写了简短扼要的小传,提供许多珍贵的史料和线索。其中记载《武备志》的作者茅元仪,少有雄才,自恃甚高,却被庸奸所忌,悲愤纵酒而死。钱谦益感叹世人所推崇的名流正人,许多都貌似忠厚,其实内心深不可测,讲究衣饰仪容或形式小节,眼光短浅,见识狭窄。茅元仪的知己,却只有钱谦益和高阳而已,心中无限感慨。后来「目光如豆」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形容目光短浅,见识狭窄。
成语来源:※清.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.丁集下.茅待诏元仪》元仪,字止生,归安人。……止生自负经奇,恃气凌人,语多夸大。能知之者,惟高阳与余,而止生目中亦无余子。世所推名流正人,深衷厚貌1,修饰边幅2,眼光如豆,宁足与论天下士哉!止生为诗文,才气蜂涌,摇笔数千言,倚待立就。而其大志之所存者,则在乎筹进取,论匡复,画地聚米,决策制胜。
〔注解〕
(1)深衷厚貌:比喻人外貌似忠厚,而内心实不可测。
(2)修饰边幅:比喻讲究衣饰仪容或形式小节。见「修饰边幅」。
近义词:鼠目寸光  
反义词:目光如炬  高瞻远瞩  
参考成语:眼孔如豆  双瞳如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