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繁文缛节
汉语拼音:fán wén rù jié
成语含义:繁琐的仪式或礼节。语本唐.元稹〈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〉。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繁缛的仪式礼节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礼仪繁复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政府为了便民,许多行政上的繁文缛节都已经省略了。
02、古代宫廷里的繁文缛节之多,不是现代人所能想像的。
03、为了宣扬国威,外交场合上的繁文缛节还是不可或缺。
04、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,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。
05、现代人事事讲求效率,传统的繁文缛节大多已被革除殆尽了。
06、小明受不了颁奖典礼上令人窒息的繁文缛节,偷偷地溜出礼堂。
07、他俩怕受不了传统婚礼的繁文缛节,所以决定到法院公证结婚。
08、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缛节,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。
09、他非常率性,所以受不了这么多的繁文缛节,决定要好好地改革一番。
10、老一辈的人非常注意公开场合上的繁文缛节,认为这是一种该有的礼貌。
书  证:
01.宋.李光《读易详说.卷四.坤下巽上》:「宗庙之礼,莫盛于始盥之时。盖精诚蕴于内,而威仪肃于外。孔子于既灌之后不欲观者,盖繁文缛节,容有伪焉,有不足观者矣。」
02.明.吕坤《呻吟语摘.卷下.世运》:「官盛从丰供,繁文缛节,逐奔世态而以教养为迂儒。世道可为伤心矣!」
03.明.章潢《图书编.卷一三.三礼总叙》:「是故求礼者,无求礼于书,而求诸吾心之天,则浑然大中之道,已在乎我。虽至敬无文,而繁文缛节实自此出也。」
04.清.朱彝尊《经义考.卷四三.易.程氏周易启蒙辑录》:「《书》则备读诸家,而求其疏通知远之实;《诗》则要性情之发,而验其兴观群怨之机;《礼》则审于节文度数之宜,而略其繁文缛节之末。」
05.清.盛世佐《仪礼集编.卷首上.纲领.通论制礼之本》:「子曰『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!』言礼则曰复、曰约;言教则曰一、曰不多,繁文缛节,非圣人语。」
06.清.魏源《默觚下.治篇一一》:「以持禄养骄为镇静;以深谋远计为狂愚。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;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。」
典故说明:「繁文缛节」典源作「繁文缛礼」,指繁缛的仪式礼节。〈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〉是元稹代皇帝所拟的诏命,太常博士在唐代主要为掌管宗庙礼仪之官。古时天子祭祀祖先和天地,仪式礼节十分复杂,需有专人教授。因此皇帝下诏,任命王永为太常博士,负责在朝廷中教导诸生祭祀、参拜的礼节。后来「繁文缛节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繁缛的仪式礼节。出现「繁文缛节」的书证如清.魏源《默觚下.治篇一一》:「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;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。」
成语来源:唐.元稹〈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〉(据《全唐文.卷六四九.元稹》引)朕明年有事于南郊1,谒2清宫,朝太庙3,繁文缛礼,予心懵然4。虽旧章具存,而每事思问。求可以教诸生习仪于朝廷者,有司以扑齥上,求其勉慎所职,无令观听者有云,可守太常博士。
〔注解〕
(1)南郊:京城南面的郊外,通常为太庙所在,古代天子于此祭天祀祖。
(2)谒:音|ㄝˋ,进见、拜见。
(3)朝太庙:朝,参拜。太庙,天子为奉祀其祖先而兴建的宗庙。
(4)懵然:糊涂无知的样子。懵,音ㄇㄥˊ。
反义词:删繁就简  
参考成语:繁文缛礼  繁文末节  末节繁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