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否极泰来
汉语拼音:pǐ jí tài lái
成语含义:情况由坏逐渐好转。语本汉.赵晔《吴越春秋.句践入臣外传》。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情况由坏逐渐好转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渐入佳境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他辛苦了几年,终于否极泰来,事业渐有起色。
02、我相信噩运已过,今后否极泰来,必将一切顺利。
03、祈祷上苍保祐,让我们的事业否极泰来,从此风调雨顺。
04、目前局势已好转,应是否极泰来的征兆,我们的坚持终于有了代价。
05、我相信事情终会否极泰来,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一时困顿就灰心丧志。
06、人世间的事往往否极泰来、周而复始地循环,不必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。
07、这几年经济状况不佳,大家心里都在期盼着:何时否极泰来,时来运转!
08、捡来的发票竟然中了两百元,他心中想:「莫非否极泰来,要转好运了 。」
09、目前局面的确不好,且让我们拿出耐心,坚持下去,相信总有否极泰来的时候。
书  证:
01.《喻世明言.卷一八.杨八老越国奇逢》:「也是杨八老命不当尽,禄不当终,否极泰来,天教他主仆相逢。」
02.《警世通言.卷一八.老门生三世报恩》:「自谓万无中式之理,谁知蒯公到不要整齐文本,以此竟占了个高魁,也是命里否极泰来,颠之倒之,自然凑巧。」
03.《醒世恒言.卷九.陈多寿生死夫妻》:「细详签意,前二句已是准了。第三句云开终见日,是否极泰来之意。」
04.《红楼梦.第一三回》:「否极泰来,荣辱自古周而复始,岂人力能可常保的。」
典故说明:「否极泰来」原作「否终则泰」。〈否〉和〈泰〉是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中的两卦。〈否卦〉,坤下干上。在下的坤,阴气下沉;在上的干,阳气上升。于是阴阳二气不交,具天地不交,万物不通之象,属凶卦。〈泰卦〉,干下坤上。在下的干,阳气上升;在上的坤,阴气下沉。于是阴阳二气相交,具天地交而二气通之象,属吉卦。「否终则泰」就是表示物极必反,恶运到了极点,好运即将降临。在春秋时代,越国被吴国所败,越王句践入吴称臣,凶多吉少,临行前与众臣在江边饯别,语多感慨。大夫文种与范蠡便劝谏越王句践,古代圣贤皆曾遭遇过许多困厄,而得以成就其圣德,故应当学习当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(|ㄡˇ)里七年,却能坦然面对的精神以自励。周文王虽然被纣王像个奴隶般地囚禁起来,但他并不为外在环境的荣辱感到忧愁,潜心研究《易经》中的天人之理,推演伏羲氏的八卦为六十四卦,并为之作卦辞和爻辞。后来他人生中的困厄时期终于结束,他也得归故里。由此可知,人生的祸福都是天道循环,只要能够积极面对,不怀忧丧志,一旦困厄结束了,顺遂的日子必然到来。越王句践接受了臣子们的劝谏,在吴国忍辱负重地事奉吴王夫差,终于得以归国,更卧薪尝胆,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,不断地壮大国势,终于灭吴,报仇雪耻。后来「否极泰来」这句成语,就从这里的原文「否终则泰」演变而出,比喻情况由坏逐渐好转。
成语来源:汉.赵晔《吴越春秋.句践入臣外传》越王曰:「任人者不辱身,自用者危其国。大夫皆前图未然之端,倾敌破雠,坐招泰山之福。今寡人守穷若斯,而云汤、文困厄,后必霸,何言之违礼仪!夫君子争寸阴而弃珠玉。今寡人冀得免于军旅之忧而复反。……何大夫之言,不合于寡人之意!」于是大夫种、范蠡曰:「闻古人曰:『居不幽,志不广;形不愁,思不远。』圣王贤主,皆遇困厄之难,蒙不救之耻。身拘而名尊,躯辱而声荣,处卑而不以为恶,居危而不以为薄。五帝德厚,而(无)穷厄之恨,然尚有泛滥之忧。三守暴因之辱,不离三狱之囚,泣涕而受冤,行哭而为隶1,演《易》2作卦,天道祐之。时过于期,否终则泰。……夫吉者,凶之门。福者,祸之根。今大王虽在危困之际,孰知其非畅达之兆哉?」
〔注解〕
(1)隶:古代称地位卑贱或供人役使的人
(2)演《易》:相传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(|ㄡˇ)里时,曾取法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演《易经》而穷究天人之理,推伏羲八卦而为六十四卦,并作卦辞和爻辞。
近义词:物极必反  苦尽甘来  时来运转  云开见日  
反义词:泰极而否  福过灾生  乐极生悲  
参考成语:否终则泰  否终而泰  否去泰来  泰去否来  泰来否极  否往泰来  否极泰遇  否极生泰  泰来否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