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触而即发
汉语拼音:chù ér jí fā
成语含义:义参「一触即发」。见「一触即发」条。
书  证:
01.明.李开先〈原性堂记〉:「予方有意,触而即发,不知客何所见,适投其机乎?」(源)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一触即发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一触即发」典源作「触而即发」。指一经触动而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,多用于感情方面。李开先,字伯华,号中麓,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,山东章丘人。他前后做官十几年,罢官还乡后,主要从事文学创作,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。他以前认识一位前辈朋友张龙明。张氏曾私下托付他,将毕生之作〈原命〉、〈原性〉二文传世下去。二十几年来,他谨记于心。后来,在他的作品《李中麓闲居集.原性堂记》中记载:他有一间本来名为「面山」的屋子,有一次,来访的客人问他,为何不改称「原性」?李开先一听,有感于和张龙湖的往事,于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。他在文章中说他改屋名是本来内心即存有「原性」之念,被客人之言触动而发,不知客人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见解呢?后来「一触即发」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转用来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一触即发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※明.李开先1〈原性堂记〉(据《李中麓闲居集.卷一一》引)近城园有一堂,已名之曰「面山」矣。客有过而谓予,何不改称「原性」。乃怆然2有感于前事3,而欣然即易4其旧名。予方有意,触而即发,不知客何所见,适投其机乎?
〔注解〕
(1)李开先:字伯华,号中麓,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,山东章丘人。他前后做官十几年,罢官还乡后,主要从事文学创作,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。
(2)怆然:悲伤哀痛的样子。
(3)前事:指与张龙湖二十余年前谈话的事。张氏是个理学家,为文多谈原命与原性,他与李开先执手独处时,谈到「命」与「性」,前人所论均不够深入,其时能论者,非张氏即李氏也,并勉李氏多多用心,李氏乃铭记在心。
(4)易:改变。
参考成语:一触即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