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风光月霁
汉语拼音:fēng guāng yuè jì
成语含义:义参「光风霁月」。见「光风霁月」条。
书  证:
01.明.苏濬《鸡鸣偶记》:「风光月霁,是吾心太虚真境;鸟语花阴,是吾心无尽生意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光风霁月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光风霁月」原作「霁月光风」。《全唐诗外编》中收有〈楚泊亭〉一诗,诗中以「霁月光风」形容雨过天青后,月色明亮,微风和煦的景象。后来「光风霁月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雨过天青后的明净景象;亦用来比喻政治清明,时世太平的局面;或用来形容人品光明磊落。但也有人以为《大宋宣和遗事》方为此语之源。《大宋宣和遗事》之作者相传为南宋人,亦传为宋朝遗臣于元时所作,内容主要记述宋代徽宗、钦宗、高宗三朝的故事。其中有一段文本:「茫茫往古,继继来今,上下三千余年,兴废百千万事,大概风光霁月之时少,阴雨晦冥之时多;衣冠文物之时少,干戈征战之时多。」意思是说就历史来看,古往今来清明太平的日子少于黑暗动乱的,文风鼎盛的时候少于战乱频仍的。在此,「风光霁月」是用以形容清平盛世,与〈楚泊亭〉诗中的「霁月光风」语义不同。另宋代黄庭坚的〈濂溪诗序〉,文中亦用了「光风霁月」,文曰:「舂陵周茂叔,人品甚高,胸中洒落,如光风霁月。」则是以「光风霁月」称颂周敦颐人品之高洁,又是另一个引申的语义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光风霁月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#唐.无名氏〈楚泊亭〉诗二首之一(据《全唐诗外编.续补遗.卷二一.无名氏》引)1天垂六幕水浮空,霁月光风上下同。我向山头一舒2笑,楚人还望白云中。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见于《大宋宣和遗事.元集》。
(2)舒:舒展。〔参考数据〕《大宋宣和遗事.元集》茫茫往古,继继来今,上下三千余年,兴废百千万事,大概风光霁月之时少,阴雨晦冥之时多;衣冠文物之时少,干戈征战之时多。看破治须攦途,不出阴阳一理。
参考成语:光风霁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