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飘风过耳
汉语拼音:piāo fēng guò ěr
成语含义:义参「秋风过耳」。见「秋风过耳」条。
书  证:
01.《石点头.卷八.贪婪汉六院卖风流》:「任你说得舌敝唇穿,也只当做飘风过耳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秋风过耳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汉代赵晔《吴越春秋.吴王寿梦传》记载,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:诸樊、余祭、余昧和季札,以四子季札最贤能,于是他想将王位传给季札,但季札不接受。吴王寿梦死后由诸樊代理国政,一年后,诸樊要季札遵照寿梦遗命即位,但季札举了子臧为了成全成王,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国的例子,表明自己的心意,诸樊只好将延陵封给季札。诸樊死后余祭即位,余祭又传位余昧,余昧在位四年,死前想将王位传给季札,但他仍不接受,说:「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」意思是,富贵对我来说,就像秋风从耳边吹过,一点也不在意,表明他不恋栈王位的心意。后来「秋风过耳」被用来比喻漠不关心、毫不在意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秋风过耳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汉.赵晔《吴越春秋.吴王寿梦传》十七年,余祭卒。余昧立,四年,卒,欲授位季札。季札1让,逃去,曰:「吾不受位2,明矣。昔前君3有命,已附子臧4之义。洁身清行,仰高履尚5,惟仁是处。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」遂逃归延陵6。吴人立余昧子州于,号为吴王僚也。
〔注解〕
(1)季札:春秋吴王寿梦的第四子,生卒年不详。寿梦见其贤而欲立为王,不受;后封于延陵,号延陵季子,简称为季子。曾出使鲁国,并从观乐中,听出各国的兴衰。他与徐君间重友谊、守信用的故事,亦为世人传诵。
(2)受位:接受王位。
(3)前君:前任国君,指吴王寿梦。
(4)子臧之义:春秋时曹宣公死后,公子负刍杀太子自立为成王,但曹人拥戴的是子臧,子臧不接受而出奔宋国。子臧,即公子欣时,字子臧,春秋曹国人,生卒年不详。曹宣公庶子。
(5)仰高履尚:仰幕高德,实行高尚的事。
(6)延陵:春秋吴邑,季札封地,即今江苏武进县治。
参考成语:秋风过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