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麕至沓来
汉语拼音:qún zhì tà lái
成语含义:义参「纷至沓来」。见「纷至沓来」条。
书  证:
01.《花月痕.第一回》:「读书人做秀才时,三分中却有一分真面目;自登甲科,入仕版,蛇神牛鬼,麕至沓来。」
02.《花月痕.第五回》:「天寒岁暮,游子乡关之感,风人屺岵之思,麕至沓来,顿觉茅店鸡声,草桥月色,触目惊心,无复曩时兴致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纷至沓来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纷,众多。沓,重复。「纷至沓来」本意是用来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地到来。宋朝理学家朱熹在写给何叔京的书信中指出,孟子以为「浩然之气」是集义而养成。这种正大刚直的精神,要发自内心确实去实践,不要预期成效,心里不可以忘记,但也不可以助长。只要心性矜庄、严谨恭敬,平常确实去做,则虽然事物「纷至沓来」纷乱地到来,也无法扰乱智能和想法!从此,形容事物纷纷不断地到来的「纷至沓来」,就沿用至今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纷至沓来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#宋.朱熹〈答何叔京书〉其六(据《朱文公文集.卷四○》引)1孟子论「养吾浩然之气」以为集义所生,而继之曰:「必有事焉而勿正,心勿忘,勿助长也。」盖又以「居敬」为集义之本也。夫必有事焉者,敬之谓也。若曰其心俨然,常若有所事云尔。夫其心俨然2肃然3,常若有所事,则虽事物纷至而沓4来,岂足以乱吾之知思5!而宜不宜、可不可之几6,已判然7于胸中矣。如此则此心晏然,有以应万物之变而何躁妄之有哉?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见于宋.楼钥〈洪文安公小隐集序〉。
(2)俨然:矜庄的样子。
(3)肃然:严谨恭敬的样子。
(4)沓:音ㄊㄚˋ,重复。
(5)知思:智能想法。知,音ㄓˋ,同「智」,智能。
(6)几:音ㄐ|,预兆、细微的迹象。
(7)判然:清楚分辨。〔参考数据〕宋.楼钥〈洪文安公小隐集序〉(据《攻媿集.卷五二》引)高宗皇帝将行内禅,圣意谓一时大典册,不可轻属,召为翰林承旨。禅位之诏,登极之赦,尊号改元等文,皆出公手,纷至沓来,从容应之,动合体制,天下传诵,极儒生之荣。
参考成语:纷至沓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