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义不容辞
汉语拼音:yì bù róng cí
成语含义:道义上不容许推却。语出唐.岑文本〈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〉。△「责无旁贷」、「义不容隐」、「当仁不让」、「义无反顾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道义上不容许推却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积极承担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这件事,我义不容辞,就让我来协助你吧!
02、投入急难救助,是每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03、他一向热心公益,对于募款表演,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了。
04、你是我的莫逆之交,我当然要义不容辞地替你排解困难。
05、既然是关系到儿童福利,我自然义不容辞,愿意挺身而出。
06、这件义不容辞的事,别说是你,任何人看了也都会乐意去做。
书  证:
01.唐.岑文本〈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〉:「夫显微阐幽,义不容辞。功高德盛,资篆籀之铺扬;声飞实腾,载金石以不朽,是以定献忠穆,汉室之良佐也。」(源)
02.宋.崔与之〈四川制置乞祠〉:「昨自被命入蜀,谁不以上下和衷为难,臣亦以为难,而义不容辞也。」
03.宋.韩琦〈谢表〉:「赏斯为误,义不容辞,敢不祇奉国经。」
04.《三国演义.第五八回》:「可差人往鲁子敬处,教急发书到荆州,使玄德同力拒曹。子敬有恩于玄德,其言必从;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,亦义不容辞。」
05.《醒世恒言.卷一七.张考基陈留认舅》:「承姑丈高谊,小婿义不容辞。但全归之,其心何安!依老夫愚见,各受其半,庶不过情。」
06.《聊斋志异.卷九.小梅》:「妾受夫人谆嘱,义不容辞;但匹配大礼,不得草草。年伯黄先生,位尊德重,求使主秦晋之盟,则惟命是听。」
07.《醒世姻缘传.第八九回》:「龙氏放声哭叫,强逼薛如卞兄弟恳央县官释放薛再冬的枷号,薛如卞兄弟到此地位,明知理亏,但只是义不容辞,怎忍坐视,即刻起身赴县,寻着了素姐。」
08.《东周列国志.第三回》:「老夫年迈无识,止为臣子,义不容辞,勉力来此。」」
典故说明:「义不容辞」的意思就是说道义上不容许推辞。这句成语常用在对需要自己出力协助的事情,因道义责任,不容自己推卸的情况。比较早的文献数据,见于唐代岑文本所撰的〈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〉,碑文中有「夫显微阐幽,义不容辞」两句,意思是说彰显隐微的功德,是作者在道义上不容推卸的事。在《三国演义.第五八回》中提到曹操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报赤壁之仇,孙权召请诸将来商议对策,其中张昭建议派鲁肃前去荆州找刘备合作,因为「子敬有恩于玄德,其言必从;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,亦义不容辞」。原来刘备当时和东吴的许多事,多亏鲁肃(子敬)从中穿梭帮忙,加上因为周瑜弄巧成拙,让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。本来孙刘两家各怀鬼胎,这下结了亲家,对协力抵抗曹操大军这件事上,在道义上,应该不会推卸,所以说是「义不容辞」。
成语来源:唐.岑文本〈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〉(据《唐文拾遗.卷一五》引)夫显微阐幽1,义不容辞。功高德盛,资篆籀2之铺扬;声飞实腾,载金石以不朽,是以定献忠穆,汉室之良佐也。
〔注解〕
(1)显微阐幽:显示细微的事物,说明隐微的道理,使之显见着明。
(2)篆籀:篆文和籀文,此处借指文本。
近义词:责无旁贷  当仁不让  义无反顾  
反义词:袖手旁观  推三阻四  置身事外  临难苟免  踌躇不前  
参考成语:义不得辞  义无所辞  义不容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