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包藏祸心
汉语拼音:bāo cáng huò xīn
成语含义:怀藏诡计,图谋害人。语出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。△「居心叵测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怀藏诡计,图谋害人。贬义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狡猾诡诈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可恶的叛贼,竟包藏祸心,谋我江山!
02、既知那些人包藏祸心,我们绝不能姑息养奸。
03、这种外表忠厚但包藏祸心的人,真是防不胜防!
04、防人之心不可无,我们得时刻提防那些包藏祸心的人。
05、我看这个人阴险狡猾,必然包藏祸心,最好小心提防。
06、他包藏祸心在两派势力中左右讨好,培养自己的势力。
07、聘用他本打算好好栽培,谁知他竟包藏祸心,窃取我们的机密。
08、董事长身边竟都是些包藏祸心、口蜜腹剑的人,公司怎能不陷入经营危机?
09、像我们这种小厂,不依靠大公司活不了;依靠了,又怕对方包藏祸心,把你吃掉。
书  证:
01.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:「小国无罪,恃实其罪。将恃大国之安靖己,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!」(源)
02.《宋史.卷三八八.陈槖列传》:「盖金非可以义交而信结,恐其假和好之说,骋谬悠之辞,包藏祸心,变出不测。」
03.《金史.卷一○一.承晖传》:「平章政事高琪,赋性阴险,报复私憾,窃弄威柄,包藏祸心,终害国家。」
04.《聊斋志异.卷五.柳氏子》:「主人惊曰:『何骂父?』答曰:『彼是我何父!初与义为客侣,不图包藏祸心,隐我血赀,悍不还。今愿得而甘心,何父之有!』」
05.《隋唐演义.第九一回》:「安禄山包藏祸心,已非一日,当时有赴阙若言其反者,陛下辄杀之,使得逞其奸逆,以致乘舆播迁。」
典故说明:据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载,春秋时期,郑国是个小国,想和大国楚国保持良好关系,于是郑国大夫公孙段便将女儿许配给楚国公子围。但楚国其实想利用这个机会进入郑国首都,把郑国灭掉,所以当天公子围率领一大队楚国士兵前往。郑国大夫子产觉得情况不对,便派子羽前去阻止楚国进城,子羽说:「我们的城池太小了,容不下那么多人,就在城外举行婚礼吧!」但楚人以为如此不合礼法,坚持要进城。子羽只好直接了当地说:「我们国家狭小并不是罪过,但若依赖大国而一点防范之心都没有,那就是罪过了。我们本来希望联姻后,可以靠大国的力量安定自己,你们恐怕只是包藏祸心,前来算计我们吧!」楚人知道他们的诡计早被看穿,只好放弃原有的计划,但为了保持颜面,仍坚持进城迎娶,答应不携带武器,郑国这才放行。后来子羽话中的「包藏祸心」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比喻怀藏诡计,图谋害人。
成语来源: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春,楚公子围聘于郑,且娶于公孙段氏,伍举为介。将入馆,郑人恶之,使行人子羽与之言,乃馆于外。既聘,将以众逆。子产患之,使子羽辞,曰:「以敝邑褊小,不足以容从者,请墠听命。」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对曰:「君辱贶寡大夫围,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。围布几筵,告于庄、共之庙而来。若野赐之,是委君贶于草莽也!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!不宁唯是,又使围蒙其先君,将不得为寡君老,其蔑以复矣。唯大夫图之。」子羽曰:「小国无罪,恃实其罪。将恃大国之安靖1己,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!小国失恃,而惩诸侯,使莫不憾者,距违2君命,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。不然,敝邑,馆人3之属也,其4敢爱丰氏之祧5?」伍举知其有备也,请垂櫜而入。许之。
〔注解〕
(1)安靖:安定。
(2)距违:抗拒违背。
(3)馆人:看守馆舍的人。
(4)其:岂、难道,表示反诘。
(5)丰氏之祧:丰氏宗族的始祖庙。丰氏,公孙段之赐姓为丰,故丰氏即指公孙段的宗族。祧,音ㄊ|ㄠ,远祖庙。
近义词:心术不正  心怀鬼胎  居心叵测  图谋不轨  
参考成语:苞藏祸心  包藏奸心  包藏逆心  包藏祸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