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忘年之交
汉语拼音:wàng nián zhī jiāo
成语含义: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。#语本晋.张隐《文士传》。△「尔汝之交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异辈之交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许多年长者对青少年伸出友谊之手,双方因而变成忘年之交。
02、老李和小林虽然相差二十几岁,却因为都喜欢爵士乐,所以成为忘年之交。
03、这个青年作家由于才思敏捷,得到王老作家的激赏,两人因此结为忘年之交。
04、他们年纪相差虽多,但因在一次研讨会上相谈甚欢,十分投契,所以结成忘年之交。
05、有一个忘年之交的朋友,不但不会因年龄相差而有所隔阂,反而可以互相交换不同世代的生活经验。
书  证:
01.《梁书.卷三四.张缅列传》:「子野性旷达,自云『年出三十,不复诣人。』初未与缵遇,便虚相推重,因为忘年之交。」
02.《北齐书.卷三六.邢卲列传》:「尝与右北平阳固、河东裴伯茂……等至北海王昕舍宿饮,相与赋诗、凡数十首,皆在主人奴处。旦日奴行,诸人求诗不得,卲皆为诵之,诸人有不认诗者,奴还得本,不误一字。诸人方之王粲。吏部尚书陇西李神俊大相钦重,引为忘年之交。」
03.《周书.卷三四.裴尼列传》:「陇西李际、范阳卢诞并有高名于世,与尼结忘年之交。」
04.《旧唐书.卷一九○.文苑列传.孙逖》:「逖幼而英俊,文思敏速。始年十五,谒雍州长史崔日用。日用小之,令为〈土火炉赋〉,逖握翰即成,词理典赡。日用览之骇然,遂为忘年之交,以是价誉益重。」
05.《三国演义.第一一一回》:「陈泰叹服曰:『公料敌如神,蜀兵何足虑哉!』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。」
典故说明:「忘年之交」是指两人交往,忘记年纪的差距而成为好朋友。在晋朝张隐所写的《文士传》曾提到祢衡祢衡和孔融结交为好友时时候,祢衡未满二十岁,孔融已五十岁了。正是因为孔融看重祢衡的人才,所以愿意为忘年之交。后来「忘年之交」成为一个成语,用来指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。
成语来源:#晋.张隐《文士传》(据《太平御览.卷四○九.人事部五○.交友四》引)1祢衡2与孔融3作尔汝之交4时,衡未满二十,融已五十。重衡才秀,忘年5也。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见于《宋书.卷六二.张敷列传》。
(2)祢衡:字正平,生卒年不详,东汉平原人。有辩才,善属文,气刚傲,尝骂曹操,后为黄祖所杀。
(3)孔融:西元153?208,字文举,东汉曲阜人,孔子二十世孙。有俊才,为建安七子之一,汉献帝时为北海相,世称孔北海;立学校,表儒术,后拜大中大夫,为曹操所杀。
(4)尔汝之交:两人不拘礼俗,直接以尔汝相称。比喻亲密交情。见「尔汝之交」。
(5)忘年:不分年龄而相交。〔参考数据〕《宋书.卷六二.张敷列传》琅邪颜延之书吊茂度曰:「贤弟子少履贞规,长怀理要,清风素气,得之天然。言面以来,便申忘年之好,比虽艰隔成阻,而情问无睽。薄莫之人,冀其方见慰说,岂谓中年,奄为长往,闻问悼心,有兼□痛。足下门教敦至,兼实家宝,一旦丧失,何可为怀。」另可参考:《后汉书.卷八○.文苑列传下.祢衡》
近义词:忘形之交  
参考成语:忘年之好  忘年交好  忘年交  忘年之契  忘年交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