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欲擒故纵
汉语拼音:yù qín gù zòng
成语含义:为了捉拿而故意放纵。比喻为了要使对方就范,故意先放松一步。※语或出《三十六计.第三套.攻战计.第一六计.欲擒姑纵》。△「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为了要使对方就范,故意先放松一步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施计引诱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对方这招是欲擒故纵,你可别上当了。
02、这是对方欲擒故纵的手法,你可要小心应付。
03、会说故事的人往往使用欲擒故纵的技巧,来吊听众的胃口。
04、这篇推理小说,利用欲擒故纵的笔法,紧紧扣住读者阅读时的心情。
05、如果想要让对方对妳死心塌地,欲擒故纵的效果可能比紧迫盯人好。
06、警方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,让逃犯失掉戒心后,终于将他们一网成擒。
07、警方使出欲擒故纵之计,先把小喽啰放了,以便引出幕后大哥,再一网打尽。
书  证:
01.《儿女英雄传.第一三回》:「无如他著书的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,我说书的也只得这等依头顺尾的演说。」
02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.第七○回》:「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,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,然后许其成事,方不失了大人这边的门面。」
03.清.何焯《义门读书记.卷三一.昌黎集》:「此段迂其旨,晦其辞,欲擒故纵也。」
典故说明:「欲擒故纵」原作「欲擒姑纵」,意谓「要捕捉他,姑且先放任他」。后人多书作「欲擒故纵」,盖「姑」、「故」二字音通之故。「欲擒故纵」这句成语是比喻为了要使对方就范,故意先放松一步。「欲擒姑纵」见于传说中「三十六计」的第十六计。就是以退为进的战术,在攻击敌人时,故意先放松一点,不要把敌人逼得太紧,紧跟在敌人之后,让敌人耗散气力斗志之后,再予以捉拿,一战即胜。《三国演义》中有名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,就是这种战术的利用。当时蜀国附近的云南、西康、贵州一带住着南蛮,其中有个叫孟获的首领。诸葛亮希望能够收服孟获的「心」,使他诚意服从,才能一劳永逸。所以诸葛亮运用计谋,把孟获捉来问他:「你投不投降?」孟获说:「你设下陷阱,我为什么要投降?」诸葛亮说:「那我放你走,你回去备好兵马再来决胜负吧!」孟获说:「好!」于是诸葛亮派人送他回去。不久孟获又被诸葛亮捉住,诸葛亮又放他回去。孟获就这样被捉七次,被放回七次,在孟获最后一次被捉时,他流泪说:「我愿意诚心的归服,做蜀国的子民。」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。「欲擒姑纵」后来多作「欲擒故纵」,用来比喻为了要使对方就范,故意放松一步。
成语来源:※《三十六计.第三套.攻战计.第一六计.欲擒姑纵》逼则反兵,走则减势。紧随勿迫,累1其气力,消其斗志,散而后擒,兵不血刃。
〔注解〕
(1)累:音ㄌㄟˋ,耗损、亏欠。
参考成语:欲擒姑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