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随机应变
汉语拼音:suí jī yìng biàn
成语含义:随着时机和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应付。#语出《旧唐书.卷八三.郭孝恪列传》。△「见风使舵」、「见机行事」、「随时应变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随着时机和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应付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依势行事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做事要灵活,随机应变,不要死守旧规则。
02、别看他好像什么都懂,其实只是善于随机应变而已。
03、我能教的都教了,剩下只有靠你自己临场随机应变。
04、现在万事俱备,若有突发状况,大家到时随机应变吧!
05、教练在了解对方的战术后,随机应变地改变原来的应战计划。
06、因为小李的随机应变,懂得用湿被单裹身,才使人能从火场逃生。
07、他聪明机灵,不论遇到哪种状况,都能随机应变,将事情做妥善的处理。
书  证:
01.《旧唐书.卷八三.郭孝恪列传》:「世充日踧月迫,力尽计穷,悬首面缚,翘足可待。建德远来助虐,粮运阻绝,此是天丧之时。请固武牢,屯军泛水,随机应变,则易为克殄。」(源)
02.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.卷六》:「大凡临事无大小,皆贵乎智。智者何?随机应变,足以弭患济事者是也。」
03.《三国演义.第五七回》:「乃问曰:『公平生所学,以何为主?』统曰:『不必拘执,随机应变。』」
04.《西游记.第一五回》:「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,可以随机应变,救得你急苦之灾。」
05.明.徐复祚《投梭记.第一三出》:「如何不赴,只是随机应变,他定然不能害我。」
06.《东周列国志.第一二回》:「祭足自引兵至大陵,与傅瑕合力拒敌,随机应变,未尝挫失。」
07.《红楼梦.第七九回》:「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,每随机应变,暗以言语弹压其志。」
典故说明:隋炀帝死后,东都洛阳掌握在杨侗和大臣王世充手里。各地起义军除了瓦岗军之外,还有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,另外还有李渊的唐军。王世充在打败瓦岗军后自立为帝,国号为郑。唐军发兵攻打东都,王世充不敌,向窦建德求救,这时唐军大多将领主张退兵避敌。郭孝恪向李世民建言说:「现在正是王世充兵力最弱的时候,一定要乘胜追击。否则一旦王、窦联手合兵,对唐军十分不利。我军应该马上分出兵力固守武牢,屯军泛水,随机应变,等待时机一举出击,必能取胜!」李世民采纳郭孝恪的建议,果然打败窦军,迫王世充以洛阳城出降。后来「随机应变」被用来指随着时机和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应付。
成语来源:#《旧唐书.卷八三.郭孝恪列传》1郭孝恪,许州阳翟人也,少有志节。隋末,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,密大悦之,谓曰:「昔称汝、颍多奇士,故非谬也。」令与徐
近义词:因时制宜  见风使舵  见机行事  
反义词:刻舟求剑  胶柱鼓瑟  
参考成语:随势应变  随机制变  临机应变  应变随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