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鞭长莫及
汉语拼音:biān cháng mò jí
成语含义:马鞭虽长,但距离太远,打不到马腹。比喻力量有所不及。语本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。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力量有所不及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能力不足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对偏远地区居民的照顾,政府常有鞭长莫及之感。
02、我们行动如果迅速,对方就是发觉,也鞭长莫及了。
03、他的父母都在国外,对于他的管教显然有些鞭长莫及。
04、两个子女与我相隔那么远,我就是想照顾也是鞭长莫及。
05、古代地方官所作所为,朝廷有时也鞭长莫及,难以管束。
06、远水救不了近火,他在高山上出事,我就是想救援也鞭长莫及啊!
07、歹徒以为躲在山上,警方鞭长莫及,可以苟喘一时,没想到才几天就被逮捕归案。
08、许多父母把年幼孩子送往国外,由于鞭长莫及,对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便无法掌握。
书  证:
01.《歧路灯.第一○回》:「况且又有家事在心,鞭长莫及,不免有些闷闷。」
02.清.昭梿《啸亭杂录.卷三.魏栢乡相公》:「滇、黔、蜀、粤地方边远,今将满兵遽撤,恐一旦有变,有鞭长莫及之虞。」
03.《官场现形记.第五四回》:「除掉腹地里几省,外国人鞭长莫及,其余的虽然没有摆在面子上瓜分,暗地里都各有了主儿了。」
04.《清史稿.卷一三七.兵志八》:「仅于永昌城驻兵,沿边一带,有鞭长莫及之虞。」
典故说明:据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载,春秋时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,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。按照各国相交的礼节,要路过那一国,必须得到该国的允许,但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,要申舟不用通知宋国,直接过去就是。申舟说:「如果不先告知就硬闯,宋国人可能会杀了我。」楚庄王说:「宋国要是敢杀了你,我就派兵攻打他们。」这种没把宋国放在眼里的作法果然激怒了宋国,于是把申舟杀了。楚庄王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,气得立即发兵攻打宋国,将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。双方相持了几个月,楚军还是没有取胜。第二年春天,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求援。晋景公召集大臣商议,准备出兵援救,大夫伯宗劝阻说:「宋国发生危难,基于道义,我们是应该答应出兵相救。但古人曾说:『马鞭虽长,但也无法打到马腹。』目前楚国正受到上天保佑,是国势最盛的时候,晋国虽然强大,能违反天意吗?俗话说:『高高低低,都在心里。』江河湖泊中有污泥浊水,山林草丛中藏有毒虫猛兽,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斑痕,忍受一点耻辱,这也是很正常的事。您还是忍一忍吧!目前暂不出兵,等楚国国势衰退以后再说吧!」晋景公听了伯宗这一段话后,于是停止发兵。后来「鞭长莫及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力量有所不及。
成语来源: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,晋侯欲救之。伯宗曰:「不可古人有言曰:『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』天方授楚,未可与争。虽晋之彊,能违天乎?谚曰:『高下在心。』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,君其待之。」乃止。
近义词:力不从心  力所不及  力有未逮  
反义词:力所能及  
参考成语:鞭不及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