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三官
拼 音:sān guān
含 义:
1.三种官的合称:(1)司徒、司马、司空的总称。《左传.昭公四年》:「使三官书之,吾子为司徒,实书名;夫子为司马,与工正,书服;孟孙为司空,以书勋。」《礼记.王制》:「大司徒.大司马、大司空,斋戒受质,百官各以其成,质于三官。」(2)汉代均输、钟官、辨铜令的合称。《史记.卷三○.平准书》裴骃集解引〈汉书百官表〉:「『水衡都尉,武帝元鼎二年初置,掌上林苑,属官有上林均输、钟官、辨铜令。』然则上林三官,其是此三令乎?」
2.道教以天、地、水为「三官」。也称为「三元」。
3.人身上的三要处:(1)耳、目、心之三器官。《吕氏春秋.审分览.任数》:「凡耳之闻也,藉于静;目之见也,藉于昭;心之知也,藉于理。君臣易操,则上之三官者废矣。」(2)身体食、视、听三要处。《淮南子.诠言》:「三官交争,以义为制者,心也。 」
造句 / 例句:
  • 三官像两侧,分立8尊文武侍臣。
  • 因受朱端诬告,“连降三官”。
  • 的“三元”并非指天地水三官
  • 三官保命真君茅衷鹄集之地。
  • 三官殿还留传颇多的传奇故事。
  • 汉语谓三官寨,源于改土归流。
  • 弄得三官骨松筋痒,神荡魂迷。
  • 之后至西汉末均沿用三官制式。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