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六君子
拼 音:liù jūn zǐ
含 义:
1.史称品格、学识极为杰出的六位人物为「六君子」:(1) 指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王、 周公。《礼记.礼运》:「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由此其选也,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谨于礼者也。」(2) 宋代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、晁补之、陈师道、李荐,称为「苏门六君子」。清.王士祯《池北偶谈.卷下.谈艺.姑溪集》:「端叔在苏门,名次六君子,……观全集殊下秦、晁、张、陈远甚,然其题跋自是胜场。」(3) 宋宁宗时,右丞相赵汝愚被韩侂胄诬陷,太学生周端朝、张衜、徐范、蒋传、林仲麟、杨宏中六人上书营救,遭摒斥,史称「六君子」。见《宋史.卷四五五.忠义传十.杨宏中传》。(4) 宋理宗时,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专权,蛮横无理,太学生陈宜中、刘黻、黄镛、林测祖、曾唯、陈宗六人上书批评,舆论界同声响应,称为「六君子」。见《宋史.卷四一八.陈宜中传》。(5) 明熹宗时,魏忠贤掌权,其人奸诈残暴,御史杨涟、左光斗、魏大中、周朝瑞、袁化中、顾大章被陷害死于狱中,时人称为「六君子」。后魏忠贤又逮捕周起元、缪昌期、周顺昌、周宗建、黄尊素、李应升六人,害死狱中,世人也称为「六君子」。见《明史.卷三○五.宦官传二.魏忠贤传》。(6) 清光绪时谭嗣同、林旭、杨锐、刘光第、杨深秀、康广仁,因变法被杀,时人称为「戊戌六君子」。见《清史稿.卷四六四.李端棻等传.论曰》。(7) 民初,杨度、孙毓筠、严复、刘师培、李燮和胡瑛等组筹安会,拥护袁世凯称帝,称为「筹安六君子」。
2.国画上指松、柏、樟、楠、槐、榆六种树木。
造句 / 例句:
  • (“戊戌政变”六君子之一)。
  • 治宜健脾气,用加减六君子汤。
  • 谭嗣同等六君子就义于菜市口。
  • 六君子者,未有不谨于礼者也。
  • 方用苍附导痰丸、六君子汤等。
  • (1875?1893):“戊戌六君子”之一。
  • 行刑完毕,六君子被拖入监牢。
  • 平时可常服六君子丸或资生丸。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