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决不待时
拼 音:jué bù dài shí
含 义:
旧时对已判死刑的重刑犯,不待秋后而立即运行。《明史.卷九三.刑法志一》:「强盗肆行劫杀,按赃拟辟,决不待时。」《醒世恒言.卷三三.十五贯戏言成巧祸》:「准律: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者,斩加等,决不待时。」
造句 / 例句:
  • 汪革照律该凌迟处死,仍枭首示众,决不待时
  • “恶逆”者,常赦不免,决不待时;“不睦”者,会赦合原,惟止除名而已。
  • 除谋反大逆“决不待时”以外,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,冬天以前执行。
  • 查会典凡在外绞斩凌迟监候者,依期俱差官处决,如有决不待时,重囚详议具奏。
  • 》卷十:“具疏奏闻,刑部以为人妖败俗,律所不载,拟成凌迟重辟,决不待时
  • “真犯死罪”指影响严重的死罪,为常赦所不原,减一等仍为流刑,且执行“决不待时”。
  • 又大辟有立决、监候两等,按律所言,决不待时,谓不待秋决,非谓招成不待覆奏,即处决也。
  • 顺治元年,刑部左侍郎党崇雅奏言:“旧制凡刑狱重犯,自大逆、大盗决不待时外,余俱监候处决。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