唿应

(唿应,唿应)

 1.    
谓有叫有答,一唿一应,互相联繫。
  ·李斗扬州画舫录•桥东录》:“有隔座目语者,有隔舟相唿应者。”
 
 2.    
指响应;回响。
  丁玲《水》二:“她们记起了什么似的,喊着名字,四处来寻找她们的亲人。远远近近的唿应着,可是什么也听不清。”
  陈其通《万水千山》第二幕:“群山在唿应,大地在欢腾。”
 
 3.    
谓沟通。
  胡采《序<在和平的日子里>》:“在我们这个时代,人们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心灵之间……比较容易互相唿应。”
 
 4.    
犹应允,答应。
  ·李渔《意中缘•借兵》:“寒暄叙不成,直书情:友妻陷入豺狼阱,专望你提精劲,救娉婷,锄枭獍。夸言曾向良朋逞,急救我友相唿应。”
 
 5.    
前后关联,互相照应。
  ·钱泳履园丛话•园林•造园》:“造园如作诗文,必使曲折有法,前后唿应。”
  刘师培《论近世文学之变迁》:“望溪方氏,摹仿·,明于唿应顿挫之法。”
  茅盾《无题》一:“那一大段关于女主角的描写……我是处处有唿应,--嗯,处处有伏笔。”
 
 6.    
比喻调度,指挥。
  ·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九:“乞专简大臣督师三省,庶唿应灵而事权一。”
  郑观应盛世危言•海防上》:“国家虽已设海军衙门,而皮毛徒具,精义未讲,唿应不灵,规模未备,则犹未能言实效也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•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》:“在万不敢存五日京兆之心,而视者究不免有五日京兆之见,诚恐人心一懈,唿应即因之不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