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土木形骸
拼 音:tǔ mù xíng hái
含 义:
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灵性的人物。语本《史记.卷七五.孟尝君传》:「今旦代从外来,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。」形容人不加修饰的面貌。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容止》:「刘伶身长六尺,貌甚丑悴,而悠悠忽忽,土木形骸。」《晋书.卷四九.嵇康传》:「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,人以为龙凤之姿,天质自然。」
造句 / 例句:
  • 自嫌野物将何用,土木形骸麋鹿心。
  • 性放逸,不滞土木形骸,颇任琴樽之好。
  • 土木形骸,不自妆饰;铁石心肠,秉性坚刚。
  • 刘伶身长六尺,貌甚丑悴,而悠悠忽忽,土木形骸
  • 南京柳麻子,黧黑,满面?,悠悠忽忽,土木形骸
  • (1)修饰文章[polish]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(房玄龄《晋书》)。
  • 南京柳麻子,黧黑,满面疤盘,悠悠忽忽,土木形骸,善说书。
  • :才高于志,土木形骸不服天子令的汲黯:汲黯字长孺,汉代名臣。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