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染指于鼎
拼 音:rǎn zhǐ yú dǐng
含 义:
语出《左传.宣公四年》:「及食大夫鼋,召子公而弗与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」比喻觊觎非分的利益。
造句 / 例句:
  • 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
  • 于是后人就将这件事情称为“染指于鼎”。
  • 后人将此事浓缩为成语“染指于鼎”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
  • 请大夫们吃鼋肉,请了子公而又不给他吃,“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
  •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,公以享诸大夫,其子子公欲食,不与,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去。
  • 鼋全身是宝,肉性温、营养价值高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用炙鼋甲泡黄酒,可治瘰疠、恶疮、痔瘘、风顽疥疮及杀虫,驱风之效”;内脏用于杀百虫、解丹毒、续筋骨、治妇人血热;脂可治麻风;胆性寒有毒、化生姜薄荷叶,可作催吐剂,亦可治喉痛,富于腹汁的鼋裙与熊掌并列,为最名贵佳肴,难怪《左传》中有郑灵公和公子宋为争食鼋肉,染指于鼎的记载。
  • 鼋全身是宝,肉性温、营养价值高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用炙鼋甲泡黄酒,可治瘰疠、恶疮、痔瘘、风顽疥疮及杀虫,驱风之效”;内脏用于杀百虫、解百毒、续筋骨、治妇人血热;脂可治麻风;胆性寒有毒、化生姜薄荷叶,可作催吐剂,亦可治喉痛,富于腹汁的鼋裙与熊掌并列,为最名贵佳肴,难怪《左传》中有郑灵公和公子宋为争食鼋肉,染指于鼎的记载。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