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
拼 音:bēi
含 义:
[名]
1.竖起来的大石块或木柱。古代用来观测日影、拴绑牲口、引棺入穴等。上或有穿孔。《说文解字.石部》:「碑,竖石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《聘礼》郑注曰:『宫必有碑,所以识日景,引阴阳也;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;其材,宫庙以石,窆用木。』」
2.刻上文本或图案的石块,竖立起来作为标志,或纪念之用。如:「界碑」、「里程碑」、「纪念碑」。
3.文体名。刻在石上的文词,用以颂扬功德,或记载死者的行谊等。如:「北魏嵩高灵庙碑」、「东魏敬史君碑」。
4.碑刻的书法数据。指将碑的正面(碑阳)、背面(碑阴)、两旁(碑侧)、上头(碑额)、下座(碑趺)上面的文本搨摹下来,以供书法临写。如:「礼器碑」、「曹全碑」、「北魏张猛龙碑」。
造句 / 例句:
  • 任务、阶段和里程的概念
  • 让它为你的一生树立传。
  • 纪念的正面是石料做的。
  • 文已深深地刻在石头上。
  • 他的墓前有一块精致的石
  • 他们立了一座纪念纪念他。
  • 年深月久,文已经磨灭了。
  • 先辈们的丰最能奋勉人心的。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