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
拼 音:(一)yǔ
含 义:
[动]
1.说话、谈论、议论。如:「不言不语」、「默默不语」。《论语.述而》:「子不语:怪、力、乱、神。」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:「去后看庄、老,更与王语,便足相抗衡。」
2.虫鸟野兽鸣叫。唐.韦庄〈应天长.绿槐阴里黄莺语〉词:「绿槐阴里黄莺语,深院无人春昼午。」宋.范成大〈蛩〉诗:「壁下秋虫语,一蛩鸣独雄。」
[名]
1.用口头表达的话。如:「语言」、「语无伦次」。唐.岑参〈逢入京使〉诗:「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」
2.诗词文章中的字句。唐.杜甫〈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〉诗:「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」《宋史.卷二六三.李穆传》:「十岁为诗,往往有警语。」
3.特指古语、谚语、俗语等。《谷梁传.僖公二年》:「语曰:『唇亡则齿寒。』」《商君书.更法》:「语曰:『愚者暗于成事,知者见于未萌。』」
4.传达思想或消息的动作或信号。如:「手语」、「旗语」。南朝梁.刘孝威〈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〉诗:「窗疏眉语度,纱轻眼笑来。」
5.虫鸟等的鸣叫声。如:「蝉语」。《后汉书.卷八六.南蛮西南夷传.西南夷传》:「及其化行,则缓耳雕脚之伦,兽居鸟语之类,莫不举种尽落。」

词 条:
拼 音:(二)yù
含 义:
[动]
告诉。《论语.阳货》:「居,吾语女。」《晋书.卷六六.陶侃传》:「常语人曰:『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;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。』」
造句 / 例句:
  • 他回答的气从容到极点。
  • 这种类型在德中很普遍。
  • (敬酒时用)祝您健康!
  • 切勿让字典的略难住你。
  • 我是小王(打电话用)。
  • 我怀疑这个术是否适当。
  • 他讲了一连串的污言秽
  • 学习外,先从音入手。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