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酌夺
拼 音:zhuó duó
含 义:
斟酌情形而后决定。《文明小史.第六○回》:「做了手折,请他们酌夺,以副殷殷下问之意。」也作「酌定」。
近义词:酌定  裁夺  
造句 / 例句:
  • 医者于此,宜知所酌夺矣。
  • 若意见仍不能一致,允许各抒所见,候旨酌夺
  • 你应根据你对他从前打牌的风格来酌夺是否在第四轮下注。
  • 若内有估价定税之货,或因议价高下不等,除皮多寡不齐,致有辨论不能了结者,限该商于即日内禀报领事官,俾得通知海关,会商酌夺
  • 与该船主、货主或代办商人等眼同秉公将货物验明,以便按例征税;若内有估价定税之货,或因议价高下不等,除皮多寡不齐,致有辩论,不能了结者,限该商于即日内禀报领事官,俾得通知海关,会商酌夺,若禀报稽迟,即不为准理。
  • 蒲安臣抛开总理衙门的礼仪规定,抓住“有益无损事宜”可以酌夺之规定,精心安排了按照国际惯例的主权国家外交礼仪,特意设计制作了第一面黄色的中国国旗,志刚记述:“蓝镶边,中绘龙一尺三长,宽二尺,与使者命驾之时,以为前驱”。
  • 第二十款大合众国商船贩货进口、出口,均将起货、下货日期呈报领事等官,由领事等官转报海关,届期委派官役与该船主、货主或代办商人等眼同秉公将货物验明,以便按例征税;若内有估价定税之货,或因议价高下不等,除皮多寡不齐,致有辩论,不能了结者,限该商于即日内禀报领事官,俾得通知海关,会商酌夺,若禀报稽迟,即不为准理。
  • 俟将来彼此议定,再行照办”;二、“令蒲安臣每抵一国,即将国书由该处执政大员代递,且言明将来有约之国,如有国书,或由贵大臣赍回,或交往驻京各大臣转呈中国,亦即照此而行,庶乎礼节不致参差”;三、“如有欲照泰西礼优待者,贵大臣不能固却,即亦不为遥制,但务顺向各国预为言明,此系泰西之礼,与中国无论何时,国体总不应改,不必援照办理,不得不预为声明”;四、“凡有如中国禁地及一切妨碍国体之事,仍望贵大臣照中国体制,不必举行”;五、“遇有彼此有益无损事宜,可准者,即由贵大臣与钦命之员酌夺妥当,咨商中国总理衙门办理。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