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附刻本
拼 音:fù kè běn
含 义:
凡一书附刻在他书的卷后,而其著作人又和所附之书的著作人非一人,在图书馆著录时,则另提出记其版本,称为「附刻本」。如《雕菰楼集》中附刻《梅花馆集》一卷,《仰箫楼文集》中附刻《经学名儒记》一卷等。
造句 / 例句:
  • 惟有《吴骚合编》附刻本,内容稍有出入。
  • 《棘寺平反》1卷,(《玉简山堂集》附刻本)今存。
  • 光绪黄菊秋翻刻《山谷全书》附刻本(简称黄本)等。
  • 古籍中刻在他书的卷后,而其著作人又和所附之书的著作人不是一人,在著录时则另提出记其版本,称为附刻本
  • 《四声猿》版本,最早有万历间陶望龄校刊《徐文长三集》附刻本及万历间刊本,《古本戏曲丛刊初集》即据后者影印。
  • 明万历间徐士范刻本《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》,附刻李开先《园林午梦》院本,而此本的单刻本、合刻本皆已佚失,附刻本殊为珍贵。
  • 它指出:“用兵之道,以计为首”(明弘治十七年《武经总要》附刻本《百战奇法》,下同),了解和分析敌我的实际情况,是制定用兵方略的前提。
  • 如:《录鬼簿》是根据清曹寅校辑的《楝亭藏书十二种》重刻的;《南词叙录》是据仅存的壶隐斋黑格钞本翻刻的;骚隐居士(张琦)的《衡曲麈谭》和魏良辅的《曲律》是从《吴骚合编》卷首附刻本抽出来重刻的;王骥德的《曲律》是从清人钱熙祚辑印的《指海》第7集所收的本子翻刻的;《顾曲杂言》是据清人金士淳编纂的《砚云甲编》第4帙所收的本子翻刻的;《剧说》则是首次刻印。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