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 条:
拼 音:(一)tā
含 义:
[动]
1.拖着鞋子。《儒林外史.第四回》:「那日在这里住,鞋也没有一双,夏天靸着个蒲窝子,歪腿烂脚的。」
2.穿。《红楼梦.第一四回》:「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,靸红鞋,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,十分热闹。」

词 条:
拼 音:(二)sǎ
含 义:
[名]
一种没有后跟的鞋子。今日的拖鞋是其遗制。原以皮制,为朝祭之服饰或舞女所着。后亦代以草编。元.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.卷一八.靸鞋》:「西浙之人,以草为履而无跟,名曰:『靸鞋』。妇女非缠足者,通曳之。」
造句 / 例句:
    暂无
更多释义...   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