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羽

古代燕乐中的羽声七调。
  ·周密齐东野语•六幺羽调》:“《唐•礼乐志》俗乐二十八调,中吕、高平、仙吕在七羽之数,盖中吕夹钟羽也。”
  宋史•乐志十七》:“羽声七调,曰般涉调,曰高般涉调,曰中吕调,曰正平调,曰南吕调,曰僊吕调,曰黄钟调,皆生于南吕。”
  ·凌廷堪《燕乐考原•羽声七调》:“燕乐:七羽一均,即琵琶之第四弦也,分为七调,此弦最细,得宫弦之半,名为七羽,实太簇之清声,故其调名,多与七宫相应。”
造句 / 例句:
  • 七羽:中吕调、南吕调、又名高平调。
  • 七羽、六羽者尤贵。
  • 按,《唐书?乐志》,仲吕羽为正平调,夹钟羽为中吕调,燕乐七羽之二也。
  • 遂兄弟驾七羽,乘云兽,各居一方,盟而治世,大帐“武罗”,以火为纪,号曰“赤炎”,临万物之极。
  • 黄承元(1785?1876年),武当天云楼道士,性慈祥,甘淡泊,日以采药济世为事,治愈病人甚多,据传光绪丙子年七月七羽化于宫中。
  • 【出处】宋?周密《齐东野语?六幺羽调》:“《唐?礼乐志》俗乐二十八调,中吕、高平、仙吕在七羽之数,盖中吕夹?羽也。
  • 》等,加以比较,说明了唐代以来燕乐乐律演变的过程,并列出《七宫七羽表》、《七商七角表》、《燕乐合琴表》等,便于检索参考。
  • 【示例】清?凌廷堪《燕乐考原?羽声七调》:“燕乐:七羽一均,即琵琶之第四弦也,分为七调,此弦最细,得宫弦之半,名为七羽,实太簇之清声,故其调名,多与七宫相应。
  • 倒计时牌揭幕当天,一千九百九十七个彩色气球和一千九百九十七羽信鸽放飞高空,艺术节大签名活动处人头攒动,万余人纷纷在印有艺术节节徽和邓小平手书的“中国艺术节”的横幅上签名。
  • 虽然对28个调的理论归类分为宫?商?羽?角4种?每种可处在7个不同的调域(均)?分别统称七宫?七商?七羽?七角?唯独不见徵调?但实际上?角调的名称都从被归入“商调”类的调名中派生出来?而角调所强调的主音又是在那个调的主音的下方小三度。
  • ③虽然对28个调的理论归类分为宫?商?羽?角4种?每种可处在7个不同的调域(均)?分别统称七宫?七商?七羽?七角?唯独不见徵调?但实际上?角调的名称都从被归入“商调”类的调名中派生出来?而角调所强调的主音又是在那个调的主音的下方小三度。
  • 燕乐调“七羽”的俗名?多数不带“羽”字?直呼为“中吕调”?“仙吕调”等?而同它有共同名称的宫调俗名?则添加“宫”字?确指为宫?如“中吕宫”?“仙吕宫”等?这既说明?宫调式常是从同宫系统的羽调式派生而来的?这又是一类具有共同名称?共同五正声而两调式主音相距小三度的规律性联系?在后人记述中称为“宫逐羽声”?实际上常有附加变徵的羽宫调式交替?又说明?中吕调?仙吕调等象般涉调一样?其来源是七声音阶的“re调式”?实际旋律中不限於用羽调式的音调?很可能包含有商调式(附加清角)的音调?甚至徵调式(附加清羽)的音调在内?自由转换?以中吕宫?双调一均为例。
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