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绝如带

(不绝如带,不绝如带)
同“不绝如线”。
 《史记•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方吕后时,诸用事,擅相王。
  刘氏不绝如带。”
  卷盦《<蔽庐丛志>序》:“比来尘网荆榛,偏絃奏响,国学陵迟,不绝如带。”

不绝如线

(不绝如线,不绝如线)
亦作“不绝如缕”。
 
 1.    
形容局势危急,像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。
  公羊传•僖公四年》:“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
  何休注:“线,缝帛缕,以喻微也。”
  淮南子•要略训》:“齐桓公之时,天子卑弱,诸侯力征,南夷北狄交伐中国,中国之不绝如线。”
  清史稿•礼志三》:“洎朱温以下,或起寇窃,或为叛臣,五十余年,国统不绝如线。”
 
 2.    
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。
  汉书•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降及孝成,复加卹问,稍益衰弱,不绝如线。”
  ·柳宗元《寄许京兆孟容书》:“荒隅中少士人女子,无与为婚,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。以是嗣续之重,不绝如缕。”
  ·戴名世《<困学集>自序》:“自孟轲氏而后,学者不绝如线,迨兴而诸儒继起,不可谓盛者欤!”
 
 3.    
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。
  ·苏轼前赤壁赋》:“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  冰心《<寄小读者>四版自序》:“年来笔下销沉多了。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,总是不绝如缕,乙乙欲抽。”

不绝如缕

(不绝如缕,不绝如缕)
见“不绝如线”。

不绝如髮

(不绝如髮,不绝如发)
同“不绝如线”。
 《汉书•燕刺王刘旦传》:“先日诸阴谋大逆,刘氏不绝如髮。”
  汉书•匈奴传下》:“匈奴乱十余年,不绝如髮,赖蒙力,故得复安。”

不绝若线

(不绝若线,不绝若线)
见“不绝如线”。

史不绝书

(史不绝书,史不绝书)
史册上不断有这类记载。形容歷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。
  左传•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公卿大夫相继于朝,史不绝书。”
  刘大年《臺湾一千七百年的歷史》:“第一次正式记录臺湾歷史的,是三国·沈莹的《临海水土志》。往后史不绝书,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。”
造句 / 例句:
  • 六艺之遗不绝如带矣(1)。
  • 方吕后时,诸吕用事,擅相王,刘氏不绝如带
  • 刘氏不绝如带
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