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不尽言

(书不尽言,书不尽言)
《易•繫辞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’”谓文辞难充分达意。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。
  三国演义》第二六回:“公视之,乃玄德书也。其略云:‘……书不尽言,死待来命。’”
造句 / 例句:
  • 书不尽言,死待来命,死待来命。
  • 书不尽言,立待回音。
  • 书不尽言,已令萧仲恭、赵伦面道委曲。
  • ?系辞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
  • 元帅看书已毕,说道:“书不尽言,足征国王盛德。
  • 《易?系辞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
  • 南朝陈徐陵《与李那书》:“书不尽言,但闻爻系。
  • (易传?系辞上》说:“子曰: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
  • 传》:“臣陈引际会,恐犯忌讳,书不尽言,未敢究畅。
  • 遥望南天,不禁神驰,书不尽言,诸希珍重,伫候复音。
  • 总而言之,该文佳处极难尽述,所谓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
  • ◇遥望南天,不禁神驰,书不尽言,诸希珍重,伫候复音。
  • 1.孔颖达《书序》:故《易》曰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
  • “意象”始见于《易传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
  • 子曰:「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;然则圣人之意,其不可见乎?
  • 这大概正是《周易?系辞》所说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”吧。
  • 《尚书序》的疏文中说:“故《易》曰:”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
  • 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,然则圣人之意,其不可见乎?
  • 曰‘书不尽言’,言之细也,‘言不尽意’,意之微也,斯皆神妙之谓也。
  • 《易》曰「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」,然则书非尽言之器,言非尽意之具矣。
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