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众

(五众,五众)

 1.    
指司陡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五官的属吏。
  礼记•曲礼下》:“天子之五官,曰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,典司五众。”
  郑玄注:“众,谓群臣也。”
  孔颖达疏:“言用此上五官,使各守其所掌上之群众也。”
 
 2.    
佛教语。出家的五众:比丘、比丘尼、式叉摩那、沙弥、沙弥尼。
  法苑珠林》卷十六:“若出家五众已受得戒,但依修行,不复别受。”
 
 3.    
佛教语。“五薀”的旧译。
  《法华经•譬喻品》:“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。”
  吉藏疏:“以五法和聚,义称五众;又一一阴法各众多,故云众也。”
  南朝·梁武帝《喻梦》诗:“甘寝随四坐,盖睡依五众。”
造句 / 例句:
  • 五众具大谓菩萨所修福德智慧。
  • 生必五众和合而成,名众生也。
  • 不可说五众是人,离五众是人。
  • )二五阴世间(亦名五众世间。
  • 五众难地谓水火刀兵险难之处。
  • 五众具果报自在谓菩萨因行深广。
  • 老僧三五众,古柏几千年。
  • 也称“五阴”、“五众”。
  • 祖既摄五众,名闻遐迩。
  • 以上为佛教出家五众
  • )二无余涅盘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。
  • 师子化之五众皆服。
  • 执相舍相不语五众
  • 妄计我有名色五众
  • 五众生依止谓菩萨能为一切有情作归依处。
  • 余众(蕴)如心,说五众(蕴)空即是法空。
  • 五众、七众之一。
  • 华译为学法女,或正学女,为出家五众之一。
  • 《西游记》中取经事业的主体是唐僧师徒五众
  • (五众即五阴。
更多例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