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根


 1.    
佛教谓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种根本法。即信根(信奉佛法),精进根(勤修善法),念根(忆念正法),定根(使心不散),慧根(思维真理)。
  《俱舍论》卷三:“于清净法中,信等五根,有增上用。所以者何?由此势力伏诸烦恼,引圣道故。”
  南朝·梁元帝《与萧咨议等书》:“必须五根之信,以信为首;六度之檀,以檀为上。”
 
 2.    
佛教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种感觉器官。
  《俱舍论》卷一:“五根者,所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根。”
  ·杨慎《艺林伐山•譬喻经》:“五根之祸,剧于毒龙。五根如箭,意想如弓。”
  章炳麟《国故论衡•明见》:“官有五根,物有五尘,故知而有异。”
  刘大白《心印》诗:“这不是你不能,这是你五根的不灵。”
造句 / 例句:
  • 又眼等五根加上意根即成六根。
  • 意三既尔,故使所依五根亦尔。
  • 三、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。
  • 用十五根木柱来支撑大佛上部。
  • 若有诵满九百八遍得五根清净。
  • 五根、五力,为抉择分事。
  • 五根增长所产生的力用:1、信力。
  • 输电线为五根,电缆为五芯。
  • 六五知根五根即眼耳鼻舌身。
  • 吃掉五根手指, ?会觉得很好
  • 指十一色法中之五根、四尘。
  • 足上有五根弯的、无法收入的爪。
  • 制作前先备料,选定A线五根
  • 能明四大五脏五根病发之相。
  • 五根弦线不是尼龙就是金属制成。
  • 如此,信等五根,有殊胜的势用。
  • 总此,而立五根之次第先后。
  • 在一处发现五根,长短不齐。
  • 此为眼等五根,以区别信等五根
  • 用绳联结的五根小木棍痛夹手指。
更多例句...